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实现2020年垃圾零填埋 宁波如何继续发力?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宁波的垃圾分类工作始于2013年,短短几年,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体系建设都走在了全国前列。然而要实现2020年垃圾零填埋、零增长的目标仍任重道远,宁波该如何继续发力?

日前,由民建宁波市委员会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访谈节目《建言直通车》邀请了市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巡视员沈光新,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中心主任余宁,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郎文琴和宁波开诚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豪轲,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垃圾分类是全流程的系统工程,精准分类、投放、收运、处置,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沈光新坦言,在基础设施和收运体系日益完备后,如何提升源头分类质量成了目前最大的瓶颈。相关数据显示,我市餐厨垃圾处理厂检测到的有机质不足50%。“餐厨垃圾的固渣率的确较高。”承担主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任务的朱豪轲补充道,“源头分类不精准不但磨损设备,致停生产线,更会影响处置效果,没法被处理的混合垃圾只能拉去填埋或焚烧。”

如何提升源头分类的质量?据余宁介绍,除了做好宣传教育外,我市陆续开展了撤桶并点、桶边督导、定时定点的做法。今年以来,精准投放率正在逐步提升。“三到五年,或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希望能够把厨余垃圾的分类纯度再提高一个水平。”

此外,法律法规的支撑也是解决途径之一。《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已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意味着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已经从六年前的激励引导为主,转向了监督处罚为主。余宁透露,下一步或将建立以“污染者付费”为指导思想的垃圾分类收费机制,用市场杠杆来督促全民精准分类。

除了处理好有机质外,回收利用也能让垃圾减量。郎文琴告诉我们,垃圾桶内的可回收物平均达到18%。宁波规范化全产业链可回收体系“搭把手”正是出自郎文琴的公司,“搭把手”已在全市铺设了1287个智能箱,每个箱子日均收物量为300-500公斤,对垃圾减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变废为宝的“利器”却面临着设施建设推进受阻的尴尬,遭遇清运系统跟不上居民投放热情的问题,这些亟待解决。


来源:宁波日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