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朝阳:专职指导员、志愿指导队齐上阵,让居民垃圾分类拎得清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潘家园街道华威里社区在翌景嘉园探索垃圾分类工作方法,建立监督指导、发现问题、联动解决三项工作机制,落实垃圾分类,实现从投放到清运全过程分类,结合社区实际推动条例落地见效。

为加强监督指导,潘家园街道聘请了第三方垃圾分类公司,由第三方公司派驻专职指导员,到小区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与专职指导员相配合,华威里社区还组建了志愿指导队伍,进行集中培训,由志愿者轮流值守在各垃圾站点,监督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白玉梅是第三方垃圾分类公司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翌景嘉园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是小区垃圾分类专职指导员。每天早上7:00,她都准时来到小区3号楼旁的垃圾投放点,对居民垃圾分类进行指导。

有的居民对分类知识掌握不熟,难免有分错的时候,有了指导员,大家都说知识掌握得很快,以前“死记硬背”很难记住的垃圾分类知识,如今“被指导员挑出几次错就牢牢记住了”。

垃圾分类指导员毕竟不是24小时在岗,此外在早晚垃圾投放高峰期,忙起来很难保证无一遗漏。为确保条例落实落地,华威里社区还建立起发现问题的机制,由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员组成巡查队伍,随时检查垃圾投放站点,发现分错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保证垃圾分类正确。

垃圾分类涉及宣传、投放、清运等多个环节,凭社区一家之力难以全包全揽。考虑到此,华威里社区还和街道主管科室建立联动解决机制,由街道主管科室帮助协调相关力量,做好垃圾分类的每一环节。

推行“三项机制”,华威里社区发现和解决了一批垃圾分类不到位问题。“垃圾分类中常见的问题是厨余垃圾里混入外包装,垃圾分类知识混淆。”白玉梅说,她指导监督的过程中发现,居民对厨余垃圾的投放不够精准,常将塑料袋、垃圾袋随同厨余垃圾一起投放。

针对居民混淆垃圾这一问题,5月9日,华威里社区联合街道相关部门组织了一场垃圾分类分类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垃圾分类知识展板、发放垃圾分类资料、手把手教居民使用智能垃圾投递柜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教居民垃圾分类知识。

社区还协调物业,腾出3号楼西侧的停车位,建立了大件垃圾临时投放点;将南侧的一个车位改为其他垃圾转运点;安装智能垃圾投递柜和衣物回收箱。社区不断完善前端投放装置,确保硬件设施满足日常分类需求。

文字丨魏姣姣

编审丨汪春松

来源:北京朝阳官方发布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