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闯关游戏、智能垃圾桶……朝阳各街乡多形式引领居民垃圾分类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推行5天,朝阳各街乡、社区纷纷响应,以多种形式开展分类试点和宣传,增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日前,在平房地区定福家园南社区青年汇“分小萌”垃圾分类体验站,居民按照志愿者指导将剩菜叶投入到厨余垃圾垃圾箱中。随后,居民还玩起了垃圾分类大转盘游戏。“旧夹子属于其他垃圾。”“鱼骨是厨余垃圾。”“荧光灯是有害垃圾。”大转盘游戏还吸引了一些小朋友参与。“既能学知识,还能赢得奖品。”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兴奋地说。

记者了解到,“分小萌”垃圾分类青少年志愿服务示范引导站目前已遍布朝阳,各街乡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多种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连日来,建外街道团委依托社区青年汇招募志愿者和志愿家庭,开展线上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培训,并在辖区建立三处“分小萌”垃圾分类青少年志愿服务示范引导站。每处示范引导站,均有2到4名文明引导员,带领居民在活动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志愿者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面对面讲解、开展互动体验小游戏等,让居民们在实践中增强垃圾分类的意识。”建外街道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一边,在酒仙桥街道南路社区,社工们不仅在社区内摆放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展板,还为居民发放了垃圾桶和垃圾袋,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并发动辖区内的青年团员共同清理所居住的小区。此外,十八里店、管庄、太阳宫等地区也在各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为居民发放宣传折页,邀请志愿者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等;双井街道还通过公众号发起垃圾分类大闯关的游戏,引导居民正确分类。

不仅是这些,朝阳还有街乡在新《条例》实施前,已经先行一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且成效显著。六里屯街道甜水西园社区,在去年就实施了“三集中”的垃圾分类工作法,居民以往“下楼顺带扔垃圾”的习惯逐步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社区原有的34组桶站也精简为5组桶站,真正实现“分类三集中、垃圾不落地、社区无桶化”,社区环境大有改善。

呼家楼街道呼家楼北社区也探索出了一套“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专业+自治”的垃圾分类推广模式,由居民党支部包片、楼委会包楼、示范户党员志愿者包户、包院、包楼门,并组建了“环保小卫士”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创先争优”的家庭评选机制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目前,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对呼家楼北社区的垃圾楼、分类驿站、桶站、垃圾运输车等进行标准化改造,规范收运体系,将其作为全市唯一的标准化点位进行推广展示。

而在黑庄户地区的么铺村,一年前就开始推行“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新模式,在村内采取“固定智能设备+流动上门回收”的形式,垃圾分类对于么铺村村民而言,已成了家喻户晓、人人践行的“老习惯”。

在多种形式的探索中,朝阳各街乡结合辖区实际开展各类垃圾分类行动,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现在,垃圾分类在朝阳已成为全民参与的新时尚。

文字丨张梦媛

来源:北京朝阳官方发布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