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青岛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78.7% 超额完成今年任务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下一步计划出台《青岛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动方案》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在青岛的农村走一走,基本上户户门口有分类垃圾桶,村村有专职监督员,每个镇都有自己的垃圾分拣中心……近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截至9月底,全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村庄(社区)占比已达到78.7%,已超额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分类模式

自2018年在全市成片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我市涉农区(市)积极行动,探索多种分类模式,形成了适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式。

据悉,平度市推行“七个一”垃圾分类标准;胶州市推行“1+6+1+X”的分类模式;西海岸新区按照“大分流、小分类”原则,推行垃圾分类;莱西市在3个镇(街道)8个村庄试点成立党员分类工作队,实行划片包户制度。

“看看张大姐家的垃圾分类是否正确,瞅瞅王大哥出门丢的垃圾袋中是否有混放,翻翻村内分类桶有没有混存,谁家垃圾分类不规范我们及时劝导、指正,谁家有更好的方法我们也会总结推广。”莱西市谭彪庄的一名党员干部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日常工作。

创新做法,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垃圾分类以后,如何分类处置垃圾是个关键,也是个难题,搞不好就会走上“先分类收集,后混合处理”的路子,失去垃圾分类的意义。

对此,城阳区在王家曹村社区建设餐厨垃圾分类处理中心、智能压缩垃圾转运站、秸秆垃圾处理中心等“静脉产业园”;即墨田横岛度假区探索引入低温热解炉等有效做法;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在北姜社区引进国内领先技术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在各区市的努力下,垃圾资源化效益显著。城阳区“静脉产业园”将产出的有机肥料无偿送给农业种植户,为种植户节约1/3的有机肥费用支出。“像老百姓废弃的木头沙发送我们这里,通过机器处理,木头可以做成木炭,三吨废旧木料可以生产一吨生物炭和一吨木醋液,实现五六千元的产值。” 负责沙子口街道各类垃圾处理工作的青岛市天乐弘环卫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兴忠介绍道。

计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我们后端的工作准备好以后,前段就要靠政府指导推进,通过宣传、引导、用积分奖励等方法,提高大家的参与率和积极性,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后,大家的努力才会更有成效。”张兴忠表示,后端公司的运营需要前端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目前正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下一步将出台《青岛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动方案》,加快镇级垃圾处置终端建设,争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新模式,设置荣誉榜、“笑脸墙”、“红黄榜”,激励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的好氧发酵现在已经出了一些新的技术,就地处理完可以直接回收利用,也可以结合一些农业废弃物进行处理,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青岛市住建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林泉表示,“除此之外,垃圾处理模式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后端的处理设施设定,做好规划很重要。”


来源:大众网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