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厕所革命”扮靓珠海斗门 入选全国十大典范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农村改厕一张图,人居环境一盘棋。113条涉农村居实现户厕全覆盖,公厕污水统一接入村内污水管网排放,净化后的粪污接近饮用水标准。记者从斗门区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区全域推进“厕所革命”,强化统筹推进,全面消除露天旱厕,实现一行政村一厕,“厕所革命”扮靓美丽乡村,成功入选全国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

痛点

村民陋习粪污直排影响环境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在农村,小小的厕所连着文明、民生,厕所革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走进斗门区莲洲镇东湾村北村,干净整洁的村道,粉刷一新的岭南风格民房,鲜花绽放在村民房前屋后,不远处的村道旁村民们围在一起乘凉聊天,传来欢笑阵阵。

村内无工业,民风淳朴,生态河道贯通全村。可就是这么一个看上去风景优美的岭南水乡,很难想象早几年村民家的厕所粪污随意直排,造成沿河臭不可闻。

“村门口就是水沟,村民陋习改不过来,粪污直排到水沟,造成村内臭不可闻,特别是夏天,苍蝇到处飞,蚊子特别多。”东湾村党支部委员余昔筹告诉记者,村里有30多户人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们盖起了新房,住进了新居,但厕所却很不卫生,未经处理的粪便随意排放,污染了空气和地表地下水,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环境。

“斗门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经历了第一次‘厕所革命’,绝大多数村民家都有厕所。”斗门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称,而去年年初通过对全区农村摸查,发现还有5000多户家庭未配厕所,大部分属于水上村。“这些村不仅要解决户厕覆盖问题,重点还要解决化粪池问题。”

攻坚

投1.1亿元全域推进“厕所革命”

小厕所,大民生,如何打好“厕所革命”攻坚战,解决好5000多户家庭如厕问题?去年年初,斗门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而在今年,“厕所革命”也被列为斗门区十大民生实事,并成立由斗门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厕所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区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统筹指导农村“厕所革命”。

“首先是注重规划引领,其次是真金白银投入,以户厕改造为例,一个补贴4000块,污水管网集中配。”斗门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称,斗门区先后出台《斗门区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实施方案》《斗门区“厕所革命”乡村公共厕所建设风貌指引》《斗门区卫生厕所“一村一策”实施方案》等,形成一整套“厕所革命”操作标准。

数据显示,从2013年起,斗门区每年从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逐步推进农村厕所改造,至2019年已投入资金约1.1亿元,其中投入约8500万元提升改造农村公共厕所180间,并将“厕所革命”深入推向乡村旅游景区,按照旅游公厕标准提升改造旅游公厕42座。2018、2019年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投入2500万元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完成率达98.3%。

而为实现农村户厕全覆盖,基层党组织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不仅自己主动改造厕所,还积极挨家入户,做通不愿改厕村民的思想工作。

成效

农村改厕“改”出风清水净

斗门作为典型的岭南水乡,水上村房屋沿河而建,如何解决粪污直排等村民陋习?记者了解到,斗门区于去年启动农村户厕改造,改造模式分两类:对住房条件允许的农户,进行加建三级化粪池,并接入污水管网。通过政府统一采购招标集中进行改造,或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村民自行建设,验收后按照4000元/户给予补贴;对条件不允许的农户,厕所粪污就近接入现有污水管网进行处理排放,或由村集体提供土地集中建设大型三级化粪池,将附近村民多户厕所粪污集中接管进行统一处理排放,现已建有大型化粪池,共收集200多户厕所粪污。

在莲洲镇东湾村北村,记者看到,改造后的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可收集农户卫生户厕粪便污水,统一汇入大型化粪池集中净化处理。而对不具备改造的农户,采取建造沉沙池管,过滤污水后再排入河涌。

“你看,户厕粪污经过管子排在这块湿地里,湿地里种了花草,经过土壤自然净化后,水渗到池塘里,再经过池塘里的植物和生物菌解压,最终净化的水在下雨后会自然排出池塘,流到农田里。”东湾村党支部委员余昔筹指着村口的池塘称,刚开始挖池塘搞化粪池,村民非常不理解。“村民以为化粪池会很臭,着实做了一番工作,建好后发现池塘周边鲜花围绕,净化后的水质不但不臭,还解决了村民粪污随意直排的问题。”

与此同时,斗门区还推进农村公厕升级改造。由政府出资对村内设施简陋、环境恶劣的农村公厕进行提升。对建筑物残旧、加固成本高的公厕进行拆除重建;对建筑保持良好的公厕,结合建筑风貌提升改造公共卫生间的设施;由村集体提供建设用地或结合村内公共休闲公园统一规划新建公厕。公厕污水统一接入村内污水管网排放,或新建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而在今年年底前,斗门区还将投入4500万元完成127座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公厕提升改造工程。

“北方一些农村搞‘厕所革命’,是旱厕改水厕,公共厕所往家庭厕所延伸。但斗门区全域推进的‘厕所革命’不同,不但解决了面上的问题,还从终端处理上解决了难题,是最接近生态理念的。”斗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孝雄称,污水净化后达到了一级B标准。“也就是说,污水净化后,接近于饮用水标准。”

农村改厕一张图,人居环境一盘棋。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遴选推介,珠海斗门区成功入选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名单,成为全国十大典范,这也是广东省唯一入选名单。

特色

旅游景区拟试点建智能厕所

在攻坚农村户厕、公厕的同时,面对乡村游快速发展的势头,斗门区还把“厕所革命”目光投向了旅游公厕。

位于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的接霞庄,是珠海有名的网红打卡地。而在接霞庄停车场西侧,具有宋式风格的公共厕所引人注目,厕所占地面积约55平方米,分为男卫生间、女卫生间和行动不便人群卫生间三大板块,设有蹲位7个,站位3个,洗手盆4个。

“我们对部分景区公共厕所外立面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景区厕所和当地文化融在一起成为特色,如接霞庄的宋式文化风格,莲江村的岭南广府文化风格。”斗门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称,景区周边沿线的公厕按照三星级旅游公厕标准进行升级改造,部分景区公厕设立单独的“第三卫生间”,部分景区、酒店的公共卫生间添加了残疾人和老年人辅助设施,人性化的设计赢得了众多游客的赞誉。

“能识别有无蹲位,会自动清洗保洁,还能通过手机预约如厕。”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斗门区还将拟试点建一批智能厕所,减轻管养成本。“现在是3个人工养护1个厕所,智能厕所建好后,1个人工能管养10个智能厕所。”


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