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身边好人"郭莲花:守好疫情下的"环卫防线"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原标题:​“身边好人”郭莲花:守好疫情下的“环卫防线”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赵晓刚  通讯员  王雅幸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节奏。尽可能地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遏制病毒的持续传播,让车水马龙的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然而,为了保证城市的清洁美观,一些群体不能像大多数人那样“宅”在家里,他们继续坚守在岗位上,甚至比平时付出得更多。干了26年环卫工的郭莲花便是其中一员。清扫、保洁、消杀,她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疫情之下,作为一个普通人,郭莲花觉得此时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将城市打扫得比往常更干净。

“大扫”一往如常

凌晨4点,夜色还深。郭莲花却已经起床,简单洗漱后,戴上口罩,她便轻手轻脚地从家里出来,生怕吵到正熟睡的儿子。因为从平门附近的家步行到单位仅需10分钟,所以郭莲花便主动承担起了领取出班工具的任务。熟练地将扫帚、簸箕、铁锨等装到垃圾清运车上,她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所负责的清扫路段,给等在路边的队友分发工具后,便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清水河北路一段3公里长的街面,是郭莲花和4名队友所负责的区域。头一个班次需要“大扫”。清扫干道、便道,捡拾树坑里的杂物,倾倒沿路的果皮箱……一个早上,他们往往要清运三四车垃圾。不仅如此,一些背街小巷也纳入了京环桥西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清理范围。由于巷子窄且深,体积较大的电动三轮车无法施展,郭莲花便将已经淘汰的人力三轮车利用起来,让这些小巷不再成为卫生死角。

“大扫”结束后,往往已是早上8点多。忙碌了将近4个小时的郭莲花此时已经饥肠辘辘。每当这个时候,放下扫帚的她才着实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平常她总会在路边买个烧饼充饥,便又投入到下一班次的工作中。而今吃早点却成了摆在她面前的难题。自1月底至今,环卫工除了日常清扫、保洁外,还需要对所负责路段进行一天两次的消杀作业。虽然郭莲花已经54岁,但她觉得自己毕竟是队长,尤其是当下,更需要站出来,带头干。可早点经营者还没有出摊儿,若回家吃必然耽误时间,于是一番权衡下,性格爽朗的她索性不吃了,即便肚子“咕噜噜”地叫着表达着抗议。

一天二次消杀

消毒液是单位已经配比好的,被灌装在一个个承重约20公斤的消毒桶内。因为消毒桶数量有限,每个小队只能分配到一个。为了节省时间,郭莲花每次灌装消毒液时,总会将一同带来的几个空可乐瓶子灌满以作备用。

路段上的60多个果皮箱、60多个的雨水收集井以及一些普通垃圾桶和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等,都是郭莲花和同事消杀的对象。尽管工作量较大,但郭莲花却丝毫不敢马虎。仅仅一个果皮箱,她不仅要对内胆、箱体进行消毒,还要喷洒方圆一米之内的地面。甚至看到果皮箱被污损了,她还是会习惯性地用自带的抹布沾上消毒液反复擦洗。这样做在外人眼中既费工费时又存在风险,但她觉得心里踏实。

郭莲花负责的路段经过市人民公园东门口。抗”疫”取得阶段性进展后,一些老年人经常会坐在这里的长椅、石凳上歇脚。每次路过时,郭莲花都会顺便对这些公共设施进行消毒。此外,她还会与同事一起走进附近的老旧小区,对并不在其工作范围内的生活垃圾桶、楼宇门进行消杀。也因此,一趟消杀工作下来至少需要3个多小时。一上午水米未进的郭莲花回到家中往往已是中午12点。抓紧时间吃饭、休息,下午2点半,她又准时出现在了所负责的路段上,准备着一天中的第二次消杀……

实干驱散焦虑

看到郭莲花忙碌的身影,似乎让人暂时忘却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存在。实则她并不是毫无顾忌。在疫情之下,她也有着自己的一套应对措施。工作时,她会在棉手套内再套上一层胶皮手套,尽量避免手部直接接触污物。因为在新闻中得知新冠肺炎病毒会通过“气溶胶”传播,当清理生活垃圾腾起阵阵灰尘时,虽隔着口罩,她也尽量屏住呼吸。回到家后,她会将工作服、手套、帽子装到门口的袋子里,让儿子将一盆清水端到近前,仔细清洗一番才会进门。对于供应紧张的口罩,她自然不会轻易扔掉,但每天都会喷洒酒精进行消毒。郭莲花在有限的条件内做着自认为最周全的防护,也让她在工作中不会畏手畏脚。

面对疫情,作为普通人,郭莲花也曾担心过。1月下旬,武汉“封城”的消息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但那时并没有影响到她过年的好心情。直到大年初二当天,一年中难得回趟崇礼看望母亲的她得知,受疫情影响不能回家拜年时,她才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意识到需要购置些防护用品了,但跑了几家药店,却发现一次性口罩、手套等都已脱销。没有多余储备的她上班时确实有些紧张。但随后她从电视里看到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上下齐动员的感人场景。84岁的老人钟南山又一次挂帅出征,深入疫情重灾区;危及时刻,部队千里驰援,组建专业医疗力量空降武汉市;还有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自愿写下“请战书”,在本应举家团圆的日子奔波抗疫一线,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冒着危险抢救生命……看到这一批批为战胜疫情主动请缨的逆行者,郭莲花心里的紧张感散去了许多。此时,她也注意到了身边的变化。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进行疫情排查;小区门口设置体温监测点;大多数人自觉“宅”在家中,配合疫情防控;一些爱心人士还捐赠给环卫一线急需的防疫物资……这一幕幕也无疑给郭莲花吃了颗定心丸,使得她能够拿起扫帚专注于工作。

感恩思源筑担当

其实对于环卫工作,郭莲花是有一份特殊感情的。26年前,女儿患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等米下锅的日子不允许郭莲花过相夫教子的生活。为了补贴家用,她开始四处找工作,屡屡碰壁后,最终被当时的桥西环卫部门录用。刚开始上班,郭莲花不仅浑身酸疼,吃饭的时候甚至连碗筷都拿不住,是在老队员的一遍遍示范下,她才掌握了清扫的要领,在这个岗位上站稳了脚跟。虽然那时工资并不高,但却帮助这个已经入不敷出的家庭解决了最基本的吃饭问题。此外,因为26年来始终如一的认真工作,郭莲花也赢得了同事和外界的尊重。她先后获得多个个人先进称号,也让她感受到了用扫帚同样能扫出人生价值。也正因此,眼下即使是在疫情期间,感怀于心的郭莲花依旧能够沉下心来,尽力维护着街面的整洁。

凌晨4点半,郭莲花又按时出现在街面上,她挥舞着手中的扫帚,在准备迎接黎明曙光的同时,也感觉到在上下齐心、众志成城下,她脚下的这座城市将再度热闹起来……

责任编辑:杨舒帆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