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准剑桥学霸参与众筹6万多元,购防疫物资赠环卫工人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疫情当前,来自华附国际部、已被剑桥大学录取的高三学生周徽音加入一场名为“口罩广州”的志愿活动,并成为其中的核心一员。志愿者们临时搭建的小团队通过众筹的方式筹得捐款64203.44元,采购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物资捐赠给广州市环卫工人。如今,这场针对此次疫情的应急志愿活动已接近尾声。但周徽音的环保志愿之路仍在继续。

“我们多拖一天,工友们就晚一天有口罩”

疫情当前,已被剑桥大学录取的周徽音并没让自己在寒假里闲下来。1月30日,她加入了一场名叫“口罩广州”的志愿活动,筹款购买防疫物资捐赠给广州市环卫工人。周徽音是其中执行和跨组协调的核心成员。

“所有小组的联络群我都在,在不同的组别之间传递信息进行沟通。”周徽音说,原本以为并不复杂的事情,真正开始执行后,志愿者“小白”们才感受到其中的困难,期间时不时就会有“变数”发生,一个环节有变动,就可能对其他环节产生影响。

筹款的合法性、厂商资质、能不能开发票、防疫物资是否合规、制定捐赠计划……这些细节都要逐一确认,沟通过程相当繁琐。每天早上八九点钟开始,忙到夜里一两点也是常有的事儿。“物资需求很紧急,我们多拖一天,工友们就晚一天有口罩。”

筹款上线那天,队员们都特别激动。“找不到货,也没有钱,好不容易找到货,却没有钱购买,这种感觉太让人心焦了。”周徽音感慨。

最终,经过两轮筹款,志愿者们一共筹得款项64203.44元,所购防疫物资及其他受捐物资捐赠给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等区的多个街道环卫站的数千名环卫工友。

如今社会防疫物资供应情况好转,本次“口罩广州”的志愿活动也接近尾声。“希望大家能够看到自己生活以外的其他人的生活,多关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却经常被忽视的群体。”周徽音说。

心中常揣“环保账”

对于一向关注环保话题的周徽音来说,环保早已是她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在她心中常揣一笔“环保账”。

这位18岁的女生告诉记者,她上次吃外卖是在2017年,上一次喝奶茶则是2016年的事情了,也极少网购,对她来说,大多数情况下网购就像是“无意义的囤积”。平时出门购物,周徽音也会随身带上环保袋,身上没有环保袋时她宁愿抱着东西回家。

周徽音偶然发现华附后门有一家早餐店卖的食物很好吃,但她又不想每次去吃早餐都消耗掉一个塑料食品袋,产生没有回收价值的“白色污染”,于是她选择每次带着自己的餐具过去,吃完早餐冲干净就行了。朋友笑称她那只玻璃碗就像是“聚宝盆”。慢慢的,她身边好几位同学也开始像她那样端着“聚宝盆”去买早餐。

建立学校垃圾分类系统

把环保理念带给身边更多人

“垃圾不是丢掉就没了。就算不能影响所有人,但至少可以努力影响身边人。”进入高二以后,周徽音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环保理念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她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创立了学校的环保社。

制定垃圾分类标准、撤换垃圾桶……2018年10月,为了让校园环境更加美好,周徽音和环保社的同学一起做出了学校的垃圾分类系统。当时广州市尚未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政策,为了制定科学的分类,他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后来广州市也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标准,周徽音担心学校的垃圾分类和广州市的标准不统一,给同学们造成困扰,赶紧召集小伙伴儿们重新讨论分类方案。为此她还专门向广州市城管局请教分类问题,最终制定了和广州市一致的垃圾分类新方案。

周徽音和环保社社员一起做的“外卖垃圾怎么丢”的图示

“大家中午好,又到了吃饭的时间,让我们来看一下吃完饭如何垃圾分类!”每天到了午餐时间,周徽音都不厌其烦地在学校的几个微信群内“报到”,给大家科普垃圾分类知识。

周徽音认为,环保是一种应该被传播的理念,但是不应该成为站在道德制高点评判的工具。到底该以何种别人乐意接受的方式去传播环保理念,这成为她致力解决的问题。比如,考虑到“立flag”这种行为在年轻人当中比较流行,她和环保社成员讨论推出了一个立环保flag的挑战游戏,挑战失败者则接受相应的惩罚。作为学校音乐社的副社长,她也把“零废弃”的理念融入了社团组织的广州中学生Resonance音乐节,呼吁观众们在现场不产生、留下垃圾。

环保不止是生活方式

周徽音告诉记者,因为妈妈在环保部门工作,她在家中耳濡目染自小便对环保话题产生了兴趣,妈妈也经常带她去参加环保相关的志愿活动。彼时,环保于她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

进入华附国际部读高中以后,周徽音开始接触博物学相关的书籍,与那些新知识、新思维的邂逅令周徽音感到兴奋、好奇,她对环保话题的理解也愈加深入。

赴芬兰当交换生期间参加当地志愿活动

高一时,她参加了“人与机器”环保主题国际青少年征文演讲比赛,取得国际第七的好成绩,并获得5000港币奖金及前往夏威夷参加国际环保夏令营的机会。2019年,她被评为30名广东省“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之一。

“环保不止是一种生活方式。”如今的周徽音是一个标准的环保主义者,不仅在生活中竭尽所能践行环保理念,还醉心于研究环保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我一开始没有往其他方面想过,没想到环保的背后还有那么多看不到的社会经济因素。”她说。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王婧 通讯员 黄志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

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