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垃圾分类达人|田颖:我的余生将以“垃圾分类”为伴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田颖

北京盛世赢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宣讲团指导专家,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垃圾分类市级宣讲团讲师。

田颖被评选为

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达人

今天

我们一起去看看

田颖作为多年的环保教育工作者

如何以垃圾分类宣讲为舞台

使垃圾分类

在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心中

生根发芽

田颖初识垃圾分类是一次机缘巧合,2014年11月,她参加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小康幸福工程办公室举办的一次垃圾分类活动,从此便与这项工作结缘,一干就是整整六年。

从加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小康幸福工程办公室,活跃在各类垃圾分类宣讲台上,到如今成为一名创业者继续从事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六年时间里,田颖在这个行业里不断学习、磨炼和成长,她的努力与坚持也在垃圾分类培训宣传领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从2014年开始,田颖连续多年参加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指导工作,在学校、社区、机关、企业、部队等单位举办了超过1000场次的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活动,还受邀参与其他省市的垃圾分类指导工作,宣讲足迹遍及海口、银川、成都、宜昌、石家庄等多地。

回忆起刚开始入行做垃圾分类讲师时,田颖说,自己凭借的仅仅是一腔热情、是过往的职业经验、是从网络、媒体和实践中零星积累的垃圾分类知识,不系统也不深入,更谈不上专业。在为街道、社区、物业、居民、志愿者培训授课时,田颖一直在思考:如何了解公众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课程?如何有效传播垃圾分类的理念和知识?如何教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

在实践中田颖逐渐意识到,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全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宣讲对象的背景、心理、个性、行为有深入的了解。她说:“这是一种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传授。”每次宣讲,她都认真研究宣讲对象,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层、知识结构等差别,找出最适宜的方式,制作科学合理的课件,创新讲授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针对不同受众,她还会结合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建引领等深刻剖析垃圾分类的意义,更能够触动人心,调动大家的主动性!让大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垃圾分类看似是小事,但从文明行为的养成,到国民整体素养的提升,背后的意义太深远了!

和众多奋斗中的人一样,田颖给人的感觉就是充实忙碌、活力充沛,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这些年里,许多人会问田颖:“你年纪轻轻,怎么愿意与垃圾为伴?”田颖往往淡淡一笑,却从未停下垃圾分类工作,用自己的坚持回应质疑与误解,她坚信“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在这六年中,田颖经历过很多感动的瞬间。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目光、居民们的认真询问、机关单位的积极参与都给了她坚持的理由。

让她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给三年级的孩子讲垃圾分类,在提问互动环节,一位小女孩回答问题时说了一句:“田老师,光说没用,得做!”听到这句话,田颖被深深地震撼了,举着话筒停顿了几秒钟,眼圈都有些红了。她相信这也许就是自己这份工作的意义,经过越来越多像她这样的传播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会有更多的孩子说出同样掷地有声的话!

时间的确见证着人们态度的转变。“10年前,人们甚至会从窗户上直接把垃圾丢出去,后来大家都知道要让垃圾不落地。现在人们已经觉得分类是自己该做的事了。”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后,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升,田颖的工作也做得更加有劲儿了。

这些年,田颖陆续带出了很多优秀的垃圾分类讲师,志愿者及执行团队。在她看来:“自己再怎样发展,只是个人力量;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出更多的年轻讲师,带出高效规范的团队,引导更多人关注这项事业!”

如今,田颖依然在垃圾分类和环保宣传这条跑道上奔跑,她说:“我的余生将会以垃圾分类为伴,也是我作为一名垃圾分类达人的责任和担当!”

采访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田颖不经意间从兜里掏出一张手绢用起来。小编问她:“你平时都会随身携带这样一张小手绢吗?”她答说:“对,这个习惯坚持七八年了,每次出门都会检查一下。”

在她心里,希望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做一个真正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的确,在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上,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需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地参与,涓涓细流才能汇成大海。

关于我们

来源:管城理市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