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垃圾焚烧产业发展重在监管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质量是生命”常用于形容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即所建项目对企业的重要性,在这里借来用在垃圾焚烧产业身上。

  垃圾焚烧虽然在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是十分成熟的产业,但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可谓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模发展迅猛,人口激增,造成生活垃圾围城等城市病。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因为土地的稀缺等原因,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垃圾焚烧发电等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一边是巨大的需求空间,一边是相对成熟的技术,一个日进斗金的朝阳产业似乎已经在向我们热烈招手。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力推动下,2011年国务院批转下发16个部委部门参与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目标;明确了地方政府为垃圾处理责任主体;指出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高的城市要优先采用焚烧处理技术。此举将我国垃圾处理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我国垃圾处理事业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但是,垃圾焚烧发电在国内的发展并没有因为一纸公文就一帆风顺。至今在学术领域乃至社会上,依然存在“主烧派”与“反烧派”的分野。二�f英、飞灰乃至污水、废渣带来的二次污染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国内诸多推广焚烧发电的“BOT”、“BT”项目进展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迅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大面积推广垃圾焚烧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一是我国生活垃圾特殊性。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乡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占到近60%的份额。严格有效的垃圾分类、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亟待完善。

  第二是垃圾焚烧技术本身还需进一步提升完善。业内专家评价认为,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起步到本世纪初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垃圾焚烧技术在引进、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基础上,已经日臻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垃圾焚烧模式。但整体的垃圾焚烧技术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全面提升垃圾焚烧技术水平还有待时日。

  第三是垃圾焚烧监管还需进一步提升完善。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日渐重视,垃圾焚烧环保排放要求也日趋严格,焚烧烟气排放、工艺废水排放、焚烧灰渣处理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垃圾焚烧处理的成本也就相应提高。如何对垃圾焚烧排放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管,这就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四是对垃圾焚烧政策支持的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为垃圾处理事业打开了广阔天地,但还需要相关部门细化、配套、扶持,是财政补贴还是减免税收?补贴是什么标准,减免又是多少?都需要进一步明晰、具体。

  第五日益高涨的民众声音的诉求也不容忽视。前不久PM2.5闹得沸沸扬扬就是一例。如今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诉求日渐强烈,互联网等公众声音表达平台影响面大,公众的诉求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

  中国的垃圾焚烧产业如何把握住发展机遇走得更快更稳?影响发展的因素自然层出不穷,我们想借用建筑业的那句老话:质量是生命。这里说的质量,除了垃圾焚烧处理技术本身,还有管理、监管,即整个垃圾焚烧产业链。古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打铁还要自身硬。只要我们拿得出过硬的技术,舆论也好、反对声也罢,群众的眼睛终究是雪亮的。想必到那时,你想不发展都难。所谓时势造英雄,诚然。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