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公厕更名无关爱国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今后,被不少人用来表示公共厕所的代名词“WC”将被彻底取缔。今年年底前,全市公共场所、道路标识的名牌等都将换上地道的“英文名”。(《北京晨报》)
公厕由“WC”易为“Toilet”,名正言顺,因为英语中WC是“:Water-Closet”(冲水厕所)的缩写,其内涵仿若我们所称的茅坑,虽原生态但失之于粗鄙,西方国家早已弃之不用。公厕易名为Toilet(洗手间),既可避免WC的粗糙,又与国际接轨,可谓两得其所。遗憾的是,此次更名备受非议,比如有网友哂道:“吃多了!不干点正经事!光想着媚外!”还有人逼问:“谁在外国的厕所里看到写着中文的‘厕所’了?”这些言辞貌似爱国情深,且不乏冠冕堂皇,然而丝毫经不起推敲,思忖之后让人不免摇头甚至苦笑。
北京奥运会即将于2008年召开,这不仅是场体育盛会,也是文化融合的盛宴,更是我们更加开放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绝佳良机。众所周知,在道路交通、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因英语标识不当闹出的笑话触目皆是,国人不明就里,外宾如坠云雾。既然英语标识舛误就应该更改,既然与国际通行的标识不符就应该修正,这原本正常的技术行为,与一些人认为的媚外毫无干系。
当排队不加塞,不随地吐痰成为文明的基本底线,你非要加塞,随地吐痰,看起来很洒脱,实际上是文明的弃儿;当出国旅游时,别人能够保持安静,彬彬有礼,你却反其道而行之,把一些陋习劣迹带到国外“炫耀”,不以为耻。进一步说,面对国际上有益的体制,我们不仅不能拒绝,反而应尽力“拿来”,为我所用,这不是耻辱,而是推动国家长远发展的必备之技。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