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整治垃圾围村重视四方面建设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有人总结农村垃圾倾倒地点为“六边”: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因少有收集系统,随地倾倒、堆放现象十分普遍,农村垃圾处置大部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笔者认为,导致农村垃圾围村的原因在于“三个滞后”:观念滞后。不少乡镇领导对农村垃圾治理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有点垃圾没关系,对十分普遍的垃圾污染现象似乎司空见惯。治理滞后。环境治理一直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的问题,上级财政基本没有投入、乡村财政无能为力,导致基础设施落后、治理措施缺位。监管滞后。与城市严密的垃圾监督管理相比,农村垃圾管理一直是薄弱环节,机构、技术、人员匮乏。

  要走出“垃圾围村”困局,应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强化统一规划。农村垃圾是“就地消化”,还是“垃圾外运”;收集处理程序,垃圾堆放点确定的原则;方圆多大的村,人口多少的地方,该有几个多大的垃圾堆放点;责任人是谁,垃圾处理资金来源等,对这些问题,都应有基本规范和要求。

  突出责任主体。农民群众是农村环境卫生的维护主体和农村垃圾的治理主体。要通过健康教育、文明创建、政策激励等多种方式,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生产生活习惯,自觉维护农村环境卫生,积极参与农村垃圾治理。

  增加资金投入。可采取“政策资金扶一点、财政资金补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社会捐赠帮一点”的方式,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实现村村配保洁员、建垃圾池,户户配保洁箱,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定点存放、集中处置。

  健全组织保障。要强化农村垃圾处理的政府责任,把农村垃圾管理列入对乡镇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确立县(市)指导、乡镇负责、村级执行模式,统筹规划协调农村垃圾管理;建立县(市)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组、村组干部包农户的帮扶机制;统筹利用城乡环卫资源,逐步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垃圾管理机制,实现垃圾的最好转化,有效改善农村环境。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