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推进垃圾分类,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广州推广“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政策满月,市政府就推行中出现的难题问计广州固废公咨委委员和城管高校联盟。座谈会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古石阳称,“定时定点”是有了,但垃圾依然没有分类。这是为什么?

  实际上,当前垃圾分类的困境是基层没有资金,因为无论是购买新设备还是加强监督和分拣,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物业公司并不是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仅仅是业主们请来的“保姆”,既没有向业主要钱的权力,也没有向政府要钱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垃圾分类是全体市民的事,如何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而当前的做法,没有任何一项可以调动市民的积极性,相反还是在打击市民的积极性,比如,垃圾分类资金不足,政府不是从财政支出上想办法,而是眼睛盯着市民的钱包,向市民收更多的费用。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原来的垃圾处理办法,市民也是给了垃圾费的,现在政府说垃圾是城市矿产,是资源。既然市民把垃圾资源分好类,并且按照政府的要求定时定点投放,政府不但不给市民钱,还要向市民要钱,这是没有道理的。

  要解决垃圾定时定点分类问题,还是要在财政补贴的分配上想办法。比如,据几年前的资料显示,广州市政府给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补贴全国最高,每烧1吨补贴140元,同时每发1度电,政府还要给0.25元钱的补贴。上海每吨补贴才120元,海南才50元。垃圾焚烧发电厂简直就是一块肥肉,政府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国有企业实行特许经营,不让民营企业在这里分一杯羹,特许经营变成了特权经营,完全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据专家测算,垃圾焚烧发电厂光发电上网一项收入就可以实现利润,因此,政府有必要把焚烧补贴拿出来,补贴到基层去,补贴到为定时定点购置新设备和产生的其他费用上去。

  对于混收混运问题,区街没有责任,责任在于政府没有建成与垃圾分类对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一些低值垃圾没有企业收购利用,最终只能混收混运,到焚烧发电厂一烧了之。对此,市民是看在眼里的,既然分类之后混收混运,认真分类就完全失去意义。要想不混收混运,唯一出路就是要求政府不要把心思放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上,而是真正放在着力加强垃圾回收利用各循环经济企业的建设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鼓励和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垃圾的循环利用率,建设低碳、生态、绿色环保的新型城市。

  要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循环经济产业,政府还要把目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账本给全体市民公开晒一晒,到底政府给了多少补贴,企业到底效益如何。城管委再也不要说什么,垃圾焚烧发电也是垃圾利用,是的,那只是一次利用,不是循环利用。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