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拾荒”“收废”与循环经济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某品牌手机的客服中心内,放着一只废旧手机回收箱,尽管位置很显眼,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服务人员对记者说:一年下来也难得回收到一部废旧手机。于是笔者想到,如把这些回收工作交给“拾荒者”和“收废者”来做,会怎样呢?

  在大中城市,可以看到两种人:一种人手提拾荒夹,背负大麻袋,穿街走巷,对垃圾箱“翻箱倒柜”,拣取废纸、废旧橡胶和各种塑料制品等。这种人全国有多少,无从查考,但肯定不是一个小数字。另一种人推一辆破旧自行车,手持电喇叭,高喊旧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有否,或是坐在小区、弄堂口,竖上一块牌子,守株待兔等人送上废旧物资来。这种人被称为“收废者”,全国有多少,也无统计。其实,某种意义上,他们在为实施循环经济出力!

  何谓循环经济?有两点共识:一是从源头上管住,减少三废产生;二是从结果上管好,对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前一任务的责任,主要在生产企业;后一任务的责任,在普通民众,人人都有责任为治理三废出力。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国民环保意识淡薄,许多人做得并不好,叫“糟蹋有余、治理不足”。相比之下,谁干得好些呢?倒是“拾荒者”和“收废者”。

  “拾荒”“收废”与实施循环经济不仅有关系,而且有大关系。据统计,上海全市每年约产生10万吨以上电子垃圾,如果没这批“拾荒者”和“收废者”的“拾”与“收”,上海环境将会出现何种情况,可想而知。上海每年产生的130万吨废纸中,有81%是由这类人员回收完成的;上海用4万吨铅所制造的各类产品,报废后,其中有80%的废铅是通过他们之手,流向邻近地区再次炼制。这相当于再造了一座储藏颇丰的铅矿。以上几例,已足可见“拾荒者”和“收废者”,是一支具有特殊功能的重要力量。所谓“特殊”,就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事,他们能做到。我们不应当歧视他们,而应当把他们组织起来,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