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申创垃圾分类示范城市须虚功实做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广州市将申请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已开始征求意见。同时,7 月10 日将举行垃圾分类“万人行”,垃圾投放方式改革方案届时也将定调。据称,国家相关部委此前曾在广州开闭门会议,评价广州在全国搞垃圾分类中数一数二,全国示范城市评选标准将参照“广州标准”。

  在经历“创卫”、“创文”等争夺国家级荣誉之后, 广州又将为可能简称为“创分”的荣誉展开行动。无论是以申创为载体推动垃圾分类进程,还是给城市荣誉再添奖牌,且还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及经济支持,申创行动自然有其积极意义。然而,申创行动的初衷与归宿毕竟不是为了一块奖牌, 要借此破解垃圾分类的困局, 使之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能否虚功实做尤显重要。

  此次申创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2015 年底前广州要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率达到40%,无害化处理率100%,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率达90%,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仅这几项指标, 其实现难度之大已可掂量。

  而且, 各类创建活动一定程度上就有“运动式”色彩,从发动、推进至冲刺诸阶段, 依赖把任务指标压到区街,再加几次突击行动,看上去轰轰烈烈,或也会有局部的量变,但要实现全局性量变至质变无疑有赖于完善的顶层设计构筑起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处理的系统化。

  国外经验已证明破解垃圾难题最有效之计即打破政府大包大揽,让企业充当垃圾处理链条上的核心力量,构建分类、回收、利用的市场化运作体系。这点广州并非不知晓。早在2002 年广州实施每户加收5 元垃圾费, 就称以此维护运作和盈利, 使垃圾处理单位从政府部门分离走向市场化, 改变由政府包揽的状况, 但至今仍无实际性之举。

  相关民营企业还在为“一点垃圾都拿不到”叫苦,垃圾焚烧项目垄断遭诟病不休。直至近期, 政府部门还称“目前想出的破解之法”是让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前端, 且依然固守“政府专营或特许经营方式”。即便此次申创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也还被市长指“政府色彩太浓”。如何将垃圾分类处理市场化的认识化为现实,这道关尚待跨越。

  同样需指出的是, 申创举措须防急功近利。广州垃圾分类在全国具备起步较早的基础, 但根基亦非足够扎实。远的如1998 年广州就在老城区部分街道搞垃圾分类收集试点,2000 年又作为全国首批8 个试点城市之一从政府层面推进垃圾分类, 但都半途夭折。近的则是两年前全市铺开垃圾分类, 进行家庭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及按袋计量等试点, 效果并不理想。正在筹谋包括按袋计量、随水费征收和混合垃圾多付费三种方式在内的垃圾费改革方案也颇多争议, 给人视收费改革为撒手锏的观感。倘若没有夯实民意基础,形成合力,任何行政措施的单兵突进恐难带动全局的改观。

  倘若申创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志在必得,还须避免“不惜代价”追逐配套设施建设“高大上”而加分。

  此前在金沙洲、亚运城小区投入数亿元搞的垃圾真空收集系统成摆设,一些耗资不菲的餐厨垃圾处理站功效甚微,投入试点小区几万元一张的垃圾二次分拣桌因不实用而“下岗”,诸如此类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大把财政资金砸下去不难, 却唯有一分一厘务求实效,创建行动才不致落入争来一块含金量微薄的奖牌之嫌。

  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申创行动充其量只是一个载体,归根结底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其中包括更有效的宣传推广、打破焚烧项目选址僵局、吸纳社会力量推进市场化以及以合理的经济杠杆激励居民分类,等等。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