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电子垃圾进口为何“禁而不止”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在绿色和平组织最近翻译出版的,美国环保组织巴塞尔行动网络和硅谷防止有毒物质联盟联合撰写的长篇报告《出口危害:流向亚洲的高科技废物》中如此介绍:中国广东,汕头贵屿镇。始于1995年的电子垃圾产业,使该镇雇佣了十几万来自安徽、湖南等地的民工,每年处理逾百万吨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电子垃圾。由于处理手段极原始,只能通过焚烧、破碎、倾倒、浓酸提取贵重金属、废液直接排放等方法处理,造成了非同寻常的生态恶果。还有消息说,全球七成电子垃圾流入中国,而靠此类垃圾发财的最厉害的省份:一是广东,二是浙江。

笔者纳闷:中国早已禁止电子垃圾进口,而且国际条约《巴塞尔公约》已规定全面禁止通过任何理由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所有有害废物,但电子垃圾在我国的蔓延趋势却如此严重,实在令人担忧。

我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垃圾问题,大而言之,无非是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必须让生产商正视环保责任。如果企业对产品的回收和处理负有经济上的责任,就会促使其生产产品时使用无害和易回收的原料。这方面的"关",看来只能通过外交途径去"把",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去呼吁呐喊,责问"洋人们"为什么把洋垃圾倾销给我们?你们是怎样执行《巴塞尔公约》的?必要时,不妨拉洋人对薄国际法庭,讨个公道,争取索赔。

另方面是必须让国内人惊醒遵规。洋垃圾可以赚钱,这是肯定的。那些洋人丢弃不用了的电脑、家电、显示器什么的,通过换点零件外加换壳翻新,便可牟取暴利,发笔大财。即便不能整好骗人,通过焚烧、破碎、倾倒、浓酸提取贵重金属什么的,仍可保本赚钱,捞个盆满钵满。至于那垃圾残留的废液所造成的非同寻常的后果,便在高额利润面前熟视无睹了!如此一来,可不就让全球的洋垃圾都倾注了过来?于是我想,国民的意识是相当重要的,只有让国民充分认识洋垃圾的种种危害,掌握电子产品的真假优劣,识别靠洋垃圾发财的骗子们的狰狞面目,从上当受骗中警醒过来,才能有效抵制洋垃圾的销路,从根本上滞缓洋垃圾的进口。此其一。我还琢磨,中国已经明令禁止电子垃圾进口了,为何还有如此多的"垃圾仔"能够寄生繁衍?海关尽职没有?缉私彻底了吗?环保监测部门都干啥了呢?那些违规操作的靠洋人垃圾生存得非常滋润"款爷",究竟用什么"障眼术"掩住了国家机关和各级地方职能部门的官员们的双眼?为什么禁而不止,查而不究,愈演愈烈?真是发人深思。此其二。

据介绍,我国正加紧有关回收利用电子垃圾的立法,并拟明确制造商对废旧产品回收再处理的义务。有法总比无法强,但有法不依却比无法还要糟糕。当前有规不循之形状,就是最好的说明和例证!可见,目前的要害问题,不是埋怨无法,急着立法;而是按章办事,彻查彻究,严格执罚,以儆效尤,压住势头。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