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深读丨农村“厕所革命”,何以让群众“方便”更方便?!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全文约3206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健不健康,厕所是一桩。”

始兴县太平镇水南原贫困村民魏过春对此深有体会。

今年60多岁的魏过春因左腿残疾,行路不便,独居在一间破旧泥砖房里,之前家里无厕,“方便”时要到百米外的鱼塘边之茅厕进行,极为不便。尤其是突遇内急或狂风暴雨之夜,距离远行动难,时间来不及时只能是“内部解决”,这样的事不只一次发生,用他的话来说是“羞于启齿无脸见人”。

如今,当地政府帮他建了户厕,干净又方便,彻底解决了其难言之隐,“爹娘都没解决的问题,政府解决了,感恩啊!”记者日前在其村里见到他时,他眼含泪花如是说。

诚然,魏过春只是我市成千上万尽享“方便”之“方便”农村群众中的一个代表。

近年来,我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掀起农村“厕所革命”热潮,取得辉煌战果: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改成无害化卫生户厕520261户,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厕所粪污通过三格化粪池处理后,就地就近就农利用,基本得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2019-2020年公厕建设完成2885个。

新丰县马头镇潭石村的旅游公厕。张伟 摄

全市农村“厕所革命”波澜壮阔高歌猛进,农村沿袭上千年的旱厕(茅厕)逐步走向终结,不洁卫生习惯也即将寿终正寝。

这场前所未有之“厕所革命”所带来的乡村巨变,让人直呼“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欣慰之际,记者最近经实地调查,不无遗憾发现我市农村“厕所革命”也存在一些瑕疵和“短板”,要真正让农村群众“方便”更“方便”还任重道远。

喜之一:

高位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厕所虽小,却是一门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是文明沟通中最短的直线。

为此,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按照市政府负总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本地区农村“厕所革命”各项工作、市直有关单位牵头专项任务的分工模式,各司其职、统筹科学推进全市农村“厕所革命”工作。

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市各地政府对农村“厕所革命”高位推进,力度非凡。

南雄市市级领导亲自抓“厕所革命”工作,将“厕所革命”作为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坚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因地制宜、便利耐用、惠民实用”的基本原则,主攻旱厕拆除改造。

始兴县建立了“县指导、镇统筹、村组实施”的工作机制,由县负总责,制定全县“厕所革命”实施方案,明确奖补标准。各乡镇政府作为实施主体,负责组织本地区农村“厕所革命”各项工作。

其它各县(市、区)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争先恐后掀起农村“厕所革命”热潮。

喜之二:

农户对“厕所革命”掌声响起

乡村“厕所革命”的直接受益者是广大农村群众,他们对“厕所革命”普遍持肯定和欢迎态度。

记者在南雄古市镇丰源村看到,村广场旁边投入使用的公厕外观漂亮,里面干净无异味,设有四个座厕和几个小便池,配有洗手盆,与城里公厕无异。“这个公厕的作用可大了,不光解决了晚上来广场跳舞村民的入厕问题,还解决了来村里观光旅游的外地淤客和过路行人的方便问题。”村干部喜滋滋地对记者说。

珠玑镇角湾村党支书对此感同身受。他领着记者来到该村新老屋村小组,指着已投入使用的公厕,不无感慨地说,以前村里菜花盛开时,常有城里客人来此观光。有客人遇到内急时,厕所难寻,既着急又尴尬。现在村里有了公厕,这问题迎刃而解,今后定会有更多的客人来村里观光旅游。

记者日前来到始兴县太平镇水南村广场,看到两位女保洁员正在认真冲洗广场旁边的公厕,已投入使用两年多的公厕干净如新。“这个公厕非常好,除了村民外,那些过路的货车司机,公路行人也都常来这里入厕,解决了他们的大问题,可以说小公厕发挥了大作用。”村干部魏远强高兴地说。

始兴太平镇水南村洁净的公厕。刘楚瑶 摄

而户厕的改造,对于村民来说,方便起来真是太“方便”了。

南雄市主田镇城门村村民黄年红的弟弟身有残疾,家中无厕,以前如厕要到屋外数米远的茅房进行,环境又脏又臭,苦不堪言。后来当地政府为他修建了座厕,彻底解决了其“心头之患”。

而同村50多岁的村民叶金凤家也新建好了座厕,彻底告别了风雨天也要到几十米远的茅房入厕的历史。这一“厕所革命”她家仅用了几百元,政府补贴了一千元,乐不可支的她逢人就说“政府好”。

“户厕改造,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入厕难的实际问题,而且实现了雨(水)污(水)分流,房前屋后再也没有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情形了,环境变得干净卫生了,而且政府进行了补贴,村民只须出几百元就行,负担不大,村民都非常支持户厕改造。”村干部雷名连高兴地说。

忧之一:

公厕意外受冷遇

乡村“厕所革命”所带来的益处不言而喻。

然而让记者深感意外的是,竟也有村民对公厕非但不“热烈欢迎”,反而心存抵触。

在始兴县老赖村小组,建在村文化室旁边的有四个卫生间的公厕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意外受到村民们的冷遇。大多数村民如厕仍然去以前自家旧的蹲坑茅房进行。

记者问村民何以如此?其“理由”多多,诸如公厕离家远,不方便;村里三百多人才建一个公厕,担心人多排队等不及……

记者对此深感无语。此公厕离村民家最远的为六百来米,最近的才几米,多数为几十米,而他们到自已住房外的蹲坑茅房如厕,也要走上十米甚至几十米远,公厕的距离其实远了不多。

而记者了解到还有一个原因是,建公厕投入大,这对于自家有厕所的村民来说,极少会到公厕入厕,因此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在村里建公厕。

一位村干部对此颇显无奈。他告诉记者,其实建一个公厕真的不是很容易,除了资金困难外,最主要的是选址更难,村民希望上公厕能近点,但又都不希望公厕就建在自家房屋旁边,是典型的“想吃猪肉,又嫌猪臭”。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也直言不讳,农村“厕所革命”的确存在用地协调难问题。部分农户分散居住,导致改厕成本及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增高,部分农户对农村改厕工作有所抵触,不愿将公厕安置在村内。

由此看来,在建公厕的问题上,有些村民的思想还没有统一到大局意识上来,这或许就是公厕受冷遇的根本原因所在。

忧之二:

“厕所革命”尚留死角

“方便难”未杜绝

近年我市农村“厕所革命”号角劲吹,公厕建设如火如荼,户厕改造也轰轰烈烈,农村群众的“方便”得到很大“方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户厕改造目前还是逗号,远没有画上句号。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中,我市始终遵循“对三年内有搬迁计划的农户、空挂户、举家外出以及犹豫观望、暂时不愿改的农户,可以缓一缓,不能替农民做主、搞强迫命令”原则进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做到改一户用一户满意一户,这无可厚非,而且必须如此。

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这也导致另一种情况出现,那就是如果农户实在不愿意改厕,政府也只能是无可奈何悉听尊便。这样必致“厕所革命”留死角,无以做到“应改尽改”。

忧之三:

重建轻管程度不等存在

人们常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此话用于当前我市农村“厕所革命”也是恰如其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公厕”建好后,多数村设有专门的保洁员进行清扫,能保持洁净做到正常使用。但也有少数村的公厕不尽如人意,“脏、臭”依然,更匪夷所思的是,竟然有村民将不易分解的杂物扔往公厕。

一些村干部对记者实话实说,农村厕所的改建,村民是直接的“方便”者,由村委会负责管护主体责任,理所当然责无旁贷。问题是,村委会要督促保洁员做好公厕日常工作,除了增强保洁员的责任心外,还得有“薪酬”保障,这对村会委是个不小的负担。

这些村干部担心的是,万一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后没有强力支撑,农村公厕还能真正做到保洁吗?

他们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市农业农村局也认为,当前,我市农村“厕所革命”的确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由于体制不顺、资金不足、服务对象不集中等问题,致使后期管理与服务跟不上来,影响农户正确使用卫生厕所。农村公厕建成后,有的公厕缺少专项经费和专人负责,管理难度大,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诚然,农村改厕既然是一场“革命”,就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力于一役。针对当前农村“厕所革命”存在的问题,要正视,但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更不能放大存在问题而否定其积极作用。

来源:韶关发布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