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过度关注环卫人的花边新闻不是真爱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近日,前不久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郑州有个50人的环卫队,一大半人是千万土豪”的新闻又生变数,有人出面澄清“土豪环卫队”只土不豪……剧情的反复,令人一时真假难辨。

  国人皆知,现实语境下,“千万房产”、“土豪”等词汇的简单组合,往往能引发舆论的持续关注,如果再加上“环卫工”,这种关注会进一步聚合、裂变、扩散。

  “郑州环卫工街头苦读《鬼谷子》走红”、“环卫公司发福利,不论男女每人一双高跟鞋”……大致梳理中部某省会城市近一个月关于环卫工的新闻发现:数量过十,主题类似。

  当《鬼谷子》遇上了“高跟鞋”,反差现实幻发万千镜像,重重迷雾尽显光怪陆离,其中折射了常处舆论中心的环卫工的真实尴尬:

  一面是媒体话语体系和民众现实感知中的“最美”赋予,荣誉加持的“神化”;

  一面是“一个环卫分队一年要绕赤道走两圈多”,却得不到平等职业对待的“矮化”。

  无须“神化”,更不要“矮化”,环卫工需要的无非是人格平等化、环卫工作的职业化。

  环卫人读《鬼谷子》,有何不可

  街头读书者众,环卫工最易成“网红”。

  冬日的郑州街头,缩脖袖手,坐在街边长凳上的低头看书的环卫工苏大姐大概没想到自己成为网红,成为激励别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的典型。

  “平时就喜欢读书看报”,这套六本的《鬼谷子》是苏大姐从垃圾堆捡来的,“觉得很好看”,“光扫地没啥意义。”

  但,此事也无须由平凡向伟大间的刻意拔高,以资鼓励,表达观点,或者“放低姿态”,做“感动”状,借用他人,激励自己,在自我和他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弱联系,本质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廉价情怀”,潜台词是“环卫怎么就能读书呢?”

  物质有异,精神难比,“平时就喜欢读书看报”,如此,支持!

  “也想知道的多点”,不止苏阿姨“活到老,学到老”,网络不时可见环卫工人,或书店一角,席地而坐,或街头背靠垃圾车,双手捧书。纵是受限于工作,他们也是在利用休息时间,满足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前一段时间,有城市给环卫工休息室配置图书,图书馆向环卫工开放,小小举措,其意昭昭:环卫工的读书等精神需求不仅可以在街头,在别处,也需要平等对待,合理满足。

  某种程度上,环卫人是一座城市的代言人、宣讲人,是城市精神文明的传承者、践行者,对“环卫工读书”脱敏,创造条件让环卫人多读书,就能极大地激励和带动一座城市的书香气息和文明氛围,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心态成熟、文明进步的有力体现。

  每人一双高跟鞋,粗暴的爱心

  不是网红,也就不用穿“高跟鞋”跳舞。

  “不发就不发”、“不知道这是啥意思”,河南郑州市二七区环卫工人们忍不住吐槽公司所发的高跟鞋。

  原来,这是爱心人士所赠,公司事前也统计过鞋码,但在和公司在转交过程中,“不够职业。”

  其实,即便爱心人士捐赠鞋码不一,难以完全符合环卫人的需求,但是公司完全可以提前告知,做好沟通。如此一刀切的“处理尾货”,作风简单粗暴,态度随性而为,与逐利店家有何区别。

  企业自发的捐赠行为存在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与其如此,倒不如由专门的机构组织引导、整合社会慈善资源,明确环卫人的各项需求,精细管理,靶向服务,避免把这种“小鞋”穿到环卫工脚上。

  “我们不需要施舍和怜悯,哪怕一句问候,或者一杯热水,我们都会感到温馨,我们最需要的是真诚和尊重。”高跟鞋事件后,有环卫工人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