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从伦理上尊重环卫工人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家庭。与从事生产、建设、管理的其他成员不同,环卫工人干的是“家务活”——为大家庭创造整洁温馨的环境。说起来,没有人不重视、不珍惜自己的家居环境,没有人不尊重家人的家务劳动。但遗憾的是,在一些地区、城市、社区和一些人的心目中,环卫工人及其劳动并未受到应有的尊重。如,环卫工人的待遇偏低、劳保措施不到位;有些人不珍惜公共环境卫生,甚至歧视环卫工人。

  2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环卫工作座谈会暨优秀环卫工人表扬会议,对来自全国各地的332名优秀环卫工人给予表扬。无疑,此举增强了环卫工人的使命感,更为全社会作出表率,营造了尊重环卫工人的良好氛围。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非常重视环卫工作。历届领导人多次接见和慰问环卫工人,高度肯定了他们的辛勤劳动,不嫌脏、不怕累的精神以及为保持城市环境清洁美丽所作出的贡献。但是,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与环卫工人所处现状的落差,如何消弭?我们认为,至少应从社会伦理上解决这个问题,使全社会达成尊重环卫工人的共识。

  环卫工人做的是“家务活”,我们理应视他们为家人。以前常说的一句话“只有社会分工不同,工作没有高低贵贱”,现在似乎说得少了。从社会现实看,人们在择业、择偶等关键时刻,往往会给不同职业标上不同的“受尊重指数”。由此,我们会想到社会伦理的一个基本标准:一种工作使越多人受益,使人受益越多,就越应受到尊重。环卫工作服务于全体市民,受益对象范围广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质量在人们的幸福指数中的权重也越来越大,环卫工作使人们受益的比重也就更大了,“受尊重指数”理应大幅提升。

  换个角度看,如果社区里垃圾、污水臭气熏天,自家空气自然也不会洁净怡人;如果一座城市常常暴土扬尘,自家也不会窗明几净。反过来说,整个城市、社区的环境质量上去了,自家的保洁工作也就轻松了。这正是:一城不洁何以洁一室?基于此,城市决策者没有理由不在环卫工人的待遇、环卫设备、劳保措施等方面增加相应的投入,把“尊重”落到实处。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