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广州推进垃圾分类存了几多硬伤?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即将到来的愚人节于广州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将于4月1日起实施。

众人在讨论广州垃圾前,想必都有所了解到广州每天进行填埋和焚烧的生活垃圾近1.4万吨是个什么概念,之前一直困扰广州的垃圾焚烧问题的余温尚在,一直追溯到垃圾的源头提出垃圾分类,自然是进步的体现,要顶更要挺!但,广州能否突破“垃圾围城”率先走出垃圾困境?这是一个持久战略,少则一两年,多则上十年甚至更久。

近期不少广州街坊既期待广州实施垃圾分类,又担心垃圾分类的罚款条例。怎样才算是把垃圾分好类了?会不会罚款罚到自己?很多市民还是很愿意从一点一滴做起,哪怕垃圾分类再麻烦、脏,这算是有分类意识不用被罚了吧?可目前条件并不允许市民按部就班地垃圾分类,而是彷徨在“小区的垃圾分类桶什么时候到位?”“3万个垃圾分类桶能分到自己小区吗?”“垃圾分类手册和简章会不会麻烦到要接受培训?”等,这些前期尚未准备好的硬件措施让“有垃圾分类意识”的市民犯难。何不进行旧桶改造,桶不足再添置,将旧桶刷成要分类的桶型颜色,提前给市民一个体验的机会,慢慢地就习惯性上路了。

讲到垃圾桶,家里的垃圾桶也该增添了,几个垃圾桶还是买得起的,可到扔垃圾时还是犯愁了。厨房客厅厕所几个垃圾桶分别装不同类型的垃圾,之前的“一袋装”到现在的“四袋装”,一天下来的垃圾遇难题了:扔?量不足,浪费垃圾袋(垃圾袋也是一种污染还伤钱);不扔?臭味熏人。这是分类后的小账目,日积月累也成了一笔可算的账单。除非快速可降解、无污染塑料袋早日推行并免费使用,否则“限塑令”又悲催了。

习惯有时是自己养成,有时却受环境影响而近墨者黑。前几年的广州推行“不可回收”和“可回收”的两个黄绿标签桶,市民辛辛苦苦分好类,却被环卫工人一锅端,分与不分都习惯性地不分了。本次垃圾分类可是加倍的难度,环卫车、环卫工人时刻准备好了吗?请用行动告诉市民,这也一种变相宣传与试行推广。

监督也是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力量。目前政府对于监督事项还存在模糊,是采取物管为主导还是以环卫为主力,若采取物管为主导,所产生的人力物力由谁买单?政府、城管委、街道办、企业还是物业?是否会出现羊毛出自羊身上,间接或直接地嫁接到业主身上?目前为止,前期的宣传、试行运作中不过是一笔带过,并未信息公开,市民一头雾水,猜测与质疑会将如温床的病毒细菌那样滋生。市民印象差对垃圾分类推行会产生阻碍,得民心者才算得上是最后的成功试验者。

垃圾分类是国家国民文化素养的体现,希望广州能不舍不弃,把硬伤化解成力量,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让幸福广州再飞一会儿。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