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旺能环境连签两餐厨垃圾大单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二是为了改而改,不顾实际。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报送的数据里,元山子村完成改厕450户,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数据里所谓的“完成”,实际上大部分是要返工整改的,当地不顾已经出现的问题,继续按照既定目标推进。记者了解到,有的农区属于贫水区,水资源供给不足,却跟风改造水冲式厕所,对当地有没有水、耗不耗水、能否经常使用,缺乏充分考虑。乃莫营村一位村干部说,

12月9日,旺能环境发布关于签署《鹿邑县餐厨废弃物处理特许经营协议》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于2019年12月9日收到全资项目公司浙江旺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鹿邑县城市管理局签署的《鹿邑县餐厨废弃物处理特许经营协议》,明确由浙江旺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项目公司后,在合同期限内完成鹿邑县餐厨废弃物处理特许经营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移交。

项目设计规模为60吨/日(含地沟油)。项目特许期为自取得施工许可证之日起30年(含建设期1年)。处理费为255元/吨,垃圾转运补贴费62.57元/吨。该项目采用PPP模式,具体运作方式为建设-运营-移交。

旺能环境近期在餐厨垃圾领域可谓是好事成双。11月12日,旺能环境中标青田县有机废弃物(粪便、餐厨)处置中心PPP项目。

项目总投资约4802.33万元,项目建设期1年+运营期29年。项目规模为建设50t/d的餐厨垃圾、30t/d的粪便垃圾处理中心,同时建设相应的餐厨垃圾收运系统,处理服务费为266元/吨,粪便垃圾处理费190.4元/吨。

两项目平均餐厨垃圾处理费为260.5元/吨,两项目新增餐厨垃圾日处理规模110吨。

浙江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由美欣达集团出资组建,公司本部位于浙江省。旺能环境前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8.59亿元,同比增长40.06%。

村里改厕后的马桶冲一次,耗水量高达7.5升,无疑会增加村民的经济负担。一些农户也表示,村里给安了马桶、化粪池就算完成了改厕,农民后续使用是否方便,他们考虑得少。

三是瞻前不顾后,管护跟不上。目前,全区的农村改厕由旗县从企业购买设施,并由企业主要负责集中安装。农户隔着村、镇、旗县与安装企业打交道,导致硬件设施维修、粪污清运等售后服务体验较差。在元山子村王二板家里,记者看到她家的马桶圈上缠着胶带。“用了还不到一个月,两边就坐烂了,也不知道联系谁更换。”台基营村的刘羊换也告诉记者,马桶水箱按键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水流不止,把客厅柜子也泡了。对于厕所改造而言,后期维护管理才是关键。农户认为,改厕后期运营维护管理工作也要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乡镇专业保洁队伍或农村牧区粪污市场化治理体系,确保改造的厕所能够长期使用。

四是习惯有待养成,农户舍不得用。由于全区农村改厕时间不长,目前已改厕的农户几乎属于各村第一批使用马桶的人。受已有生活习惯影响,他们难以立即适应“坐着上厕所”。有的农户觉得用马桶费水,为了省钱继续在屋外旱厕蹲坑;有的农户觉得清理化粪池费钱,舍不得用;有的农户担心马桶不结实,坏了村里没人修,有人修还得花钱,索性把阀门一关不用了。“在外面蹲了几十年坑,老百姓一时适应不了新事物。”一位村干部说。

小改厕考验基层大治理“一言堂”转向“全民参与”

从曝光的情况来看,农村改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小小改厕极大地考验着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政府决策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遵循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花架子”,要实打实推进,让民生工程真正惠及百姓。

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相较于新厕所被弃用的地方,赤峰市喀喇沁旗改厕工作做得更实,当地干部走村入户调研,并到外地学习,最终提供水冲、旱厕、水旱两用三种改厕模式,农户可结合自家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室内改厕农户可选择高压节水水冲模式,或微生物降解模式。室外改厕农户可选择水旱两用高压节水水冲模式,平时是水冲模式,冬天结冰时还可切换为旱厕来使用,既卫生环保,又符合农户实际需要,改厕后农户满意度和使用率更高。基层农户和干部建议,改厕要根据各地区水量供应和管网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在富水区,可建设水冲式厕所;在介于富水区与贫水区之间的地区,建设水旱两用厕所;在贫水区,建设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的无害化旱厕。同时,在改造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实事求是,减少硬性指标和强迫命令。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地方都下达了考核指标,乡镇图快只好强推,原本要求的“示范带动”“积极引导”变成了硬性指标和强迫命令,即便推进中发现问题也都缄口不言。有的村干部建议,将“下达任务、落实指标”变为“自下而上、量力而行”,坚持群众自愿原则,由村镇上报改厕计划,市县给予相应奖补政策。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地方如期完成改厕目标有难度,需要尊重实际情况。比如,有的地方人口居住比较分散,且大部分水位降低,地下管网建设不足,改为水冲式厕所既没有充足的水量予以保证,也在集中处理上有难度。

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可推广的模式。基层干部建议,改厕要长远谋划、统筹安排,强化制度建设,切实做到建设管理有制度、改造实施有标准、日常运行有队伍、建设管护有经费、工作落实有督查,确保厕所改造工程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哪个旗县越晚开展改厕工作,改厕工作反而会做得越好。”喀喇沁旗农牧局局长罗比其格图认为,经过两年的改厕探索,各地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此时亟须组织一场大范围的“经验交流”,让各旗县区通过信息共享来借鉴经验,绕过错路弯路,避免闭门造车,科学高效地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加大宣传引导,用力啃下硬骨头。基层干部表示,农村改厕不仅是改设施,也是改观念、改行为。随着改厕工作的深入推进,转变村民的传统观念和行为,使还在观望的村民发自内心地接受改厕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台基营村村支书云福柱说:“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如果第一批农户使用效果好,老百姓口口相传,就是最好的引导。形不成好口碑,接下来处于观望状态的农户将失去主动改厕的积极性,这会增加改厕的难度。”通辽市甘旗卡镇党委书记贺其叶力图表示,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必须及时跟上,引导农民养成更加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来源:旺能环境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