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焚烧处理已成发展趋势 风险与投资机会并存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不久前,盛运股份通过发行股票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中科通用80.36%股权,以此为契机全面转型为国内垃圾焚烧领军企业。与此同时,光大国际宣布以3.85亿元的价格出售旗下福州青州大桥80%权益,以专注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

再联想到近来北京、合肥、武汉、成都等多个城市纷纷上马或者拟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盛运股份大手笔并购以及光大国际抛弃如此稳健优质现金流背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诱惑力到底有多大,如何在民众的反对和堆积如山的垃圾围城困境中找到平衡点?赛迪顾问梳理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发展历史,预测未来趋势,以分析行业如火如荼的背后实质和潜在产业投资价值。

一、行业发展历史:在垃圾围城和民众争议中试探发展

(一)第一阶段:城镇化加速,垃圾围城催生焚烧项目

1988年,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从日本三菱重工引进采用德国马丁技术的焚烧设备,日处理能力为150吨垃圾焚烧项目正式投产,开启了国内采用焚烧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并利用余热发电的先河。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提速,大量垃圾在城市边缘露天摆放随意填埋,对民众生活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迫切要求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这一背景下,1996年,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垃圾焚烧项目建成了二期工程。随后,在1998年,杭州锦江集团通过借助浙江大学的异重循环床技术在杭州建成了余杭垃圾发电厂。

(二)第二阶段:盈利模式清晰,市场化推动一轮热潮

2002年,《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等政策发布,要求已建有垃圾处理设施的城市开征垃圾处理费;2004年《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生活垃圾由于初期投资较大,BOT、BOO成为垃圾焚烧项目可选模式;2006年《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明确0.25元/度的上网电价补贴,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提供了收入保障。日益严重的垃圾围城和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催生了一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热潮。2005和2006年达到高潮,全国每年投产13座焚烧厂,截至2006年,全国共有垃圾焚烧发电厂约50座,焚烧能力达近4万吨/日,占无害化处理能力约15%。

(三)第三阶段:一波三折,在维权运动中摸索前行

由于部分项目运行不达标、排污严重,民众也逐渐意识到了垃圾焚烧发电二次污染的严重性,各地纷纷出现了反建浪潮。2007年初,北京海淀区百旺新城小区居民上万业主签名,反对建设六里屯垃圾焚烧厂,最终该项目不得不永久取消。2007年全国投产项目总数只有8个,速度明显放缓。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4万亿刺激计划推出,环保部将批复权下放,多个地区纷纷规划新的项目。受此影响,2009年全国投产20个项目,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同年,北京拟在阿苏卫地区投资8亿元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随即遭到民众的反对,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州番禺和江苏吴江等多地出现了反建浪潮。2010年上半年出现了一波关于垃圾焚烧的全民大讨论,主烧派和反烧派各执一词,僵持不下,而当年共计建成10个项目,较前一年下降一半。

(四)第四阶段:拨乱反正,踏上快速增长之路

2011年4月,国务院审批通过住建部、环保部等16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出在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高的城市要优先采用焚烧处理技术。垃圾焚烧作为垃圾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首次得到国家肯定,从而平息了关于垃圾焚烧处理路线的民众争议,纠正了市场的混乱局面,随后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获得实质性发展。2011年,全国有32个垃圾焚烧项目投产。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规定根据垃圾平均热值测算出单位发电量,再按照发电量发放电价补贴,这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稳健发展,2012年,新建垃圾焚烧项目达到35个。

二、国际借鉴: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处理路线

国际上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方法。在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欧和日本,焚烧已经发展成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瑞士垃圾的80%为焚烧处理,日本和丹麦垃圾的70%以上为焚烧处理。我国垃圾焚烧处理率明显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表1 全球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比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