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餐厨垃圾处理400亿市场份额等待瓜分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城市餐厨垃圾日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能对其有效处置,能够从源头上遏制潲水油、地沟油等回流餐桌的不法行为。伴随着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日益受到部分企业的重视,也给投资带来机会。

  目前,在A股市场上,从事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公司不少,但是真正投入资金、设备从事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的企业只有三家:桑德环境(000826)、东江环保(002672)和维尔利(300190)。12月4日,东江环保公告称,公司中标深圳罗湖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特许经营权,这是继桑德环境之后,第二家获餐厨垃圾处理订单的上市公司。

  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政策出台,餐厨垃圾处理市场逐步开启,而总体规模约400亿元的市场,正等待企业的分割。

  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速

  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1年,我国餐饮业零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9%,截至2011年,行业零售额已达2万亿元。相伴而生的是,我国每年的餐厨垃圾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而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餐饮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餐厨垃圾产生量也将逐年增长,每年的增速预将在10%以上。

  “餐厨垃圾处理的难点,在于它不能像普通城市垃圾一样,可进行焚烧或掩埋处理。”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设计所罗姓研究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餐厨垃圾的物理特点是高水分、高盐分和高有机质含量,如果进行焚烧,不但使发热量达不到发电要求,而且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如果进行掩埋,会污染地下水和大气环境。”

  而对于泔水养猪的处理办法,罗姓研究员表示并不可取,“餐厨垃圾容易滋生病菌,会在牲畜体内集聚,通过食物链转移至人体,疯牛病便是典型例子。”

  一边是餐厨垃圾数量日益增长的现实,一边是普通垃圾处理方式无法合理有效地对其进行转化和利用。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成为重要问题。

  今年4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根据建设规划,到2015年,我国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数量力争达到242座,处理能力达到3万吨/日。其中“十二五”期间餐厨垃圾专项工程投资规划为109亿元。

  海通证券(600837)分析师陆凤鸣指出,“十二五”期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比“十一五”期间总体增长了205%,而餐厨垃圾领域是其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这一数据测算,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市场规模约400亿元,建成后,餐厨垃圾的处理率将上升至36.5%。

  中国固废网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为8200吨/日,有效处理的比率仅为10%。由此可见,餐厨垃圾处理市场空间还很广阔。

  事实上,对于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相关部门早已研究。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和商务部在宁波市召开 “全国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交流暨研讨会”,餐厨垃圾无公害化处理正式提上日程;201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2011年4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十六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50%的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2011年7月,全国确定33个试点城市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2012年4月,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筛选工作启动;2012年7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 《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七类项目进行扶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位列其中。

  “在政策推动下,全国各地纷纷制定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并着手启动相关工作。”罗姓研究员说到。

  单个项目投资回报率10%左右

  随着餐厨垃圾处理政策的纷纷出台,相关部门对于餐厨垃圾处理的方式、收运,处理企业的资金、技术和项目建设规范等均作出了严格要求。这对于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具有垃圾处理利用经验的公司不无裨益。

  罗姓研究员指出,“目前,我国的餐厨垃圾处理行业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政府主导。餐厨垃圾处理属于公用事业范畴,因此,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收运体系建设主要由政府主导。二是以BOT的投资方式为主。就目前研究的情况看,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还需要专业的团队来进行建设和运营。目前地方更多的采用BOT方式,由政府负责统一管理,通过招标确定处理企业,并核发许可证。”

  “餐厨垃圾处理企业的收入来源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支付的收运和处理费用;二是将垃圾转化为其他产品后的销售费用。”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目前,企业多数采用厌氧发酵的方法,可以产生甲烷,也就是沼气。经过加工后可以直接作为燃气使用,或者进行燃烧发电。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自动化程度高,容易控制,产品的经济价值较高。”罗姓研究员分析指出。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