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高温下的“清道夫”――探访儋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小记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儋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位于那大城区西北部,距离城区22公里,占地200亩。这里,每天接纳我市16个镇、洋浦开发区、两院及周边国营(地方)农场的生活垃圾,日处理垃圾量400多吨。整个垃圾处理场,每天的平均温度均在40度以上,垃圾所产生的气味让人呼吸困难,就在这样特殊又恶劣的环境中,这里的工人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以上,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换来了全市人民的干净舒适。近日,记者走进这里,真切地感受到了环卫工人的艰辛与不易。 

  来到这里,首先看到的是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办共区,办公区里干净整洁,处处飞花,整个办公区就像一个漂亮的大花园。从办公区往里走过一段硬化的水泥路,就到了生活垃圾处理场(垃圾填埋区),站在这里,一股冲鼻的臭味和扑面的热浪让我们刚站一会就感觉受不了,远处,两台勾机正在忙碌地作业。据陪同采访的许场长介绍,整个垃圾处理场有3名勾机手,他们轮流工作,每天从早上六点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工作强度非常大。这里,每天接收的生活垃圾在400吨以上,如遇台风天气和春节,进场的垃圾量会更多。堆积成山的垃圾经过发酵,雾气弥漫,令人无法呼吸,垃圾堆里的温度保持在40度以上,工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就像在火炉里蒸烤。下班的时候,身上的工作服可以挤出半碗水,换下的衣服洗了几遍仍然有味道。勾机车里虽然有空调,但在垃圾场里根本起不了作用,工作半小时,喉咙就会干、痛,所以工人只能是工作半个小时就下来喝点水,透透气后又接着工作。在这里工作的工人,从来没有节假日,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这些每天按时送来的垃圾。一位叫黄启新的勾机师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1年,局里动员大家到这里工作,由于工作环境艰苦,没有人愿意报名。作为局里的一名老员工,我主动报名来到这里,今年已经是第5年了,来到这里后,我已经有5个除夕没有跟家里人过了。”“家里人能理解吗?”记者问到,这个不善言辞的中年男人只是淡淡地说:“不理解也没办法,这个工作总要有人做。”

  据了解,儋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场2008年开工建设,2010年5月投入使用,处理场采用卫生填埋工艺,配套建设渗滤液处理站,采用生物化学加膜的处理方法,渗滤液 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到目前,整个垃圾处理场建有完整的地下水导排系统、沼气导排系统 、渗滤液防渗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在日常的营运管理中,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对所有进场的垃圾进行检查过磅,每天对垃圾进行灭蝇、消毒、摊铺、压实、控制填埋作业面并进行日覆盖。现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8%,2012年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评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一级填埋场。

高温下的“清道夫”——探访儋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小记

工人正在对每天的垃圾进行处理。 记者 王敏权 摄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