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少说话 多做事 多学习――访嵊州市环卫处机修工黄忠良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人物名片

  黄忠良,男,47岁,从事机修工作12年,曾荣获浙江省优秀城市美容师、绍兴市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嵊州市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当记者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填埋场找到黄忠良时,他正躺在垃圾山上,钻在一辆垃圾车的车底下在做维修。“马上就修好了,你们再等一会。”果然10分钟不到,黄忠良就从车底下钻了出来,原本罢工的垃圾车修好了。

  垃圾填埋场集中了市区的所有垃圾,垃圾的臭味让人根本无法忍受。“多来来就习惯了,像我们天天呆在这里,一点臭味都闻不到了。”黄忠良告诉记者,填埋场没有修理车辆底盘所需的地道,俯在车底满满的垃圾上进行修理工作,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如果连臭味都无法忍受,又怎么能坚持做12年的机修工呢。”黄忠良笑着说道。

  作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一名机修工,除了与普通的汽车机修工一样,指甲缝里都是油垢,一身的机油渍之外,黄忠良的工作环境更苦,衣服上、鞋子上经常会沾上一些不知名的垃圾。“记得第一次来垃圾填埋场修理垃圾车的时候,很不习惯,回去连饭都吃不下去,洗了好几次澡还是觉得自己身上一股垃圾味。”回忆起第一次在垃圾填埋场的修车经历,黄忠良仍记忆犹新。

  今年47岁的黄忠良是市环卫管理处一名普通的职工,1992年进入环卫所工作。在驾驶垃圾清运车过程中,黄忠良经常会遇到车辆抛锚的问题,因为垃圾清运等不得,他便开始自己琢磨起修车技术。2003年的一次岗位调整,凭着对机修工作的热爱,黄忠良进入机修组。他深知机修组是保证环卫工作顺利进行的后备军,是环卫运转中的发动机。面对新的岗位和挑战,黄忠良延续他一贯的作风,埋头苦干,没有理论基础的他,除继续学习各类机修技术,认真钻研,虚心讨教之外,甚至将零件一一分解进行研究,对每一处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很快,他便爱上了机修这项工作。

  由于环卫车是特殊车种,零件更换费用极高,为了节省开支,黄忠良便和其他同事一起钻研,自己设计制作,有时还进行改进。液压油缸是液压机器中的执行机构,使用非常频繁,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漏油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黄忠良就在工作之余进行仔细研究,反复摸索,将里面的组件进行重新改装。令人惊讶的是,改装后的液压油缸不仅没有了漏油的问题,更是延长了其寿命,也为单位节约了大量维修资金。“其实,我觉得少说点话,多学学,多做做,这样挺好的。”黄忠良说。

  刚与我们聊了一会,黄忠良的电话又响了,原来填埋场里的一辆拖拉机坏了,驾驶员自己修了半天都不行,只有向黄忠良求救了。看见黄忠良的到来,驾驶员陈静波一脸高兴地说:“黄师傅来了就好了,我的拖拉机终于有救了。”原来垃圾填埋场里的一条被子卷进了拖拉机的前轮,打到挡板上,直接把皮带给打了下来,拖拉机立马就熄火了,“我自己扯了半天,想把掉下来的皮带扯回原位,但一点办法都没有。”陈静波说,他自己也开14年拖拉机了,但对黄师傅的技术还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果然没过5分钟,黄忠良就把皮带扯回了原位,拖拉机也能照常发动了。“三角带夹在其他地方了,一般不是专业的人很难拿出来。”黄忠良说道。

  “既然做了,就要把工作做到最好,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少说话,多做事是黄忠良的人生准则。一年四季无论是严寒酷暑,白天黑夜,只要是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哪怕是深更半夜,他都随喊随到。“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垃圾填埋场那边打电话来说有一辆推土机出现了问题,正月初一早上6点,我就赶去修了。”黄忠良说,那年的大年三十还是下雪的,当他到垃圾填埋场的时候,地上还都是雪,湿漉漉的,他就在雪地上对推土机进行维修。“当时觉得这工作还挺可怜的,大年初一谁不想休息呢。”但黄忠良深知填埋场的工作车是不能停下来的,一定要及时把车辆修好。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