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一桨一舟守护美丽巴河――记巴中市“水上环卫工”曾中普和王叔华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一条小木船,一根带网兜的竹竿,是“水上环卫工”曾中普和王叔华的作业工具,长约10公里的巴河巴城段是他们的作业平台。每到巴河蓄水期,他们的身影就出现在河面上,划着一叶扁舟,打捞河面的垃圾,维护着巴河的清澈美丽。

  每天清晨7点左右,王叔华就来到三号桥下,开始一天的工作。她主要负责三号桥至污水处理厂之间的河段,曾中普则负责三号桥至大佛寺河段,两人的责任区域在三号桥形成衔接。这里是巴中城区车辆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河面垃圾最多的地段。粗略统计,两人每天要打捞15船左右的垃圾,节假期间有所增加,将近20船。打捞上来的垃圾中,主要是成包的餐厨、塑料瓶、日用品等生活垃圾。来来回回,清理完责任区域要花近10小时时间,除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基本上没机会休息。

  王叔华今年48岁,曾与丈夫一起靠打鱼为生,休渔期时,丈夫就和曾中普一起打捞河面垃圾。今年因为身体原因,王叔华接替丈夫的岗位。“自己干这个工作时,才晓得他以前工作的艰辛。”王叔华说。

  被水浸泡后的一袋袋生活垃圾变得格外沉,竹竿一点点向下弯曲,王叔华快速地将垃圾打捞到船上,当堆满到船不能再承重时,就划到岸边的垃圾中转站。当她用尽全身的力量将垃圾甩至岸上时,回力使她的身子和船一起摇摇晃晃,几乎站不稳。清理完垃圾后,还要将船内的积水清理干净。

  今年63岁的曾中普是恩阳区石城乡人,曾经是一位渔民。因水上经验丰富,几年前,市水务部门找到他,希望他来打捞河面的垃圾。曾中普的儿子在巴城经营一家餐馆,生意还不错,家里人都希望他在家安享晚年,但倔强的曾中普不愿意。“趁着身体还好,能干点事就干点。”他说,“要信守对水务局的承诺。”

  为了不让垃圾漂浮到下游,王叔华和曾中普在三号桥下的河面上横系着一条碗口粗、长50多米的绳子。他们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绳子“拦截”的垃圾打捞起来。“这些垃圾来回至少要10趟才能装完。”曾中普说。

  水上打捞不仅是个技术活,而且还带有危险性。在工作中,曾中普和王叔华都很小心,多年的水上作业经验让他们对这份工作驾轻就熟。最让他们防不胜防的是,从桥上或岸边扔下的塑料瓶或酒瓶,曾中普就曾被矿泉水瓶砸中。“每经过桥下时,我们都会格外小心。巴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大家都有责任保护,希望市民不要再向河里扔垃圾,还巴河美丽。”这是曾中普和王叔华共同的心声。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