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第六届兰州市道德模范丨包彦璋——一位环卫工人的初心和使命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黝黑的皮肤,微微驼背的身材,脸上总是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这是包彦璋给人的第一印象。老实憨厚的他,面对记者的采访,还是有些许紧张。当记者问起2019年8月25日,从污水井内快速救出小男孩的事情时,包彦璋摇头回应道:“这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真的没什么的。”

邻居眼中的好邻居

包彦璋出生在定西岷县,以务农为生。他文化程度不高,言语不多,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他是村民们口中的热心好邻居,谁家有困难,他都尽自己所能去帮忙,谁家里有点小矛盾,他也会积极调解。他常对家人说:“都是一个村的,和和气气的一起生活才叫好。”

因为生活在小山村,前几年交通不便,村里有人要去县城,包彦璋都会尽自己所能接送村民。村里有位80岁的老人,老伴去世多年了,子女为各自的家庭和工作忙碌奔波,一周才回来一次。老人视力不好,基本生活料理成了大问题。包彦璋经常热心关照着这位老人。生活上嘘寒问暖,经常过来陪老人聊聊天,帮忙买菜、修理小电器等。只要有困难,包彦璋总是责无旁贷地尽力帮忙。

而在冬天的一天,包彦璋前往距离村庄不远的小镇购买家用品,回来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村庄的一条小路被塌陷的石头以及泥土挡住,行人以及车辆难以通行。包彦璋正好路过时,看到被石头以及泥土挡住的村民,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东西,挤到人群中,用手搬运石头,清扫完泥土后,才回了家。

2019年3月,包彦璋和妻子来到兰州,在雁滩环卫市政所三站上班。每个清晨,包彦璋便早早的起床,穿上橙色的工作服,开着垃圾清运车,穿梭在雁滩的各个小巷,清运垃圾,踏实做好自己工作职责里的点滴小事。“疫情之下,垃圾更要日产日清。”包彦璋告诉记者,“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疫情防控做贡献,苦点累点没关系,只有把环境卫生搞好了,才能减少细菌的滋生,把好‘清洁关’,阻止疫情蔓延。”

仅用1分12秒救出小男孩

2019年8月25日,在大润发公交枢纽站,包彦璋倒完垃圾之后,突然听有哭声,跑过去之后看到一位女士在污水井旁边大哭。“我刚开始以为是手机掉下去了,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小孩子不慎坠入污水井。那时吓我一大跳,污水井里都是浑浊的刺鼻臭水,里面什么都看不到。”包彦璋对记者说,“一听到是孩子坠入井内,我当时根本来不及多想,连忙用双手、双脚撑着井壁进入污水井内。”

因为污水井内光线昏暗,包彦璋双脚踩实后,井内的污水已漫到他的胸部。起初,包彦璋什么也看不到,只隐隐约约看见一只儿童鞋漂在污水水面上。就在此时,包彦璋在污水中的双腿感受到有什么在动,同时发现一双正在不断挣扎的小手露出了水面。包彦璋连忙将手伸入污水中,将溺水的男孩一把从污水中“提”了出来。在众人的协助下,包彦璋先将男孩送出污水井,然后自己才爬了出来,和一位爱心人士把污水井盖住后,才和同事一起悄悄地离开了现场。

“因为污水井比较深,而孩子又比较小,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我就想快速救出孩子,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中间用了多长时间。事后,有媒体通过监控视频看到,说男孩从污水井内救出,仅用了1分12秒。”包彦璋说道。

此次救人善举,包彦璋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还获得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平台为其颁发的特别奖及5000元正能量奖金。“留不留名是小事情,救人是大事情”,包彦璋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坚定如一的善良秉性,出手救人正是他爱人之心的本能之举。

用勤劳实干诠释初心与使命

每天在环卫战线辛劳,至少收集清运15车城市垃圾。普通的环卫工人包彦璋认为,坚持干好自己的工作,为集体挣得荣誉才是他的“初心”。包彦璋自工作以来。每天早出晚归,踏实做好自己工作职责里的点滴小事,是包彦璋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我们的工作很光荣,能为广大市民创造干净舒适的环境,这和战士们保家卫国的本质上是一样,是在用另一种形式为人民服务。”包彦璋说,“我的爷爷、父亲和弟弟都是军人,我是一名军属,作为一名环卫事业中的一员,更要做好本职工作,为广大市民服务好,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

从小山村来到美丽的兰州,对于48岁的包彦璋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想通过双眼凝望这座美丽的城市的一草一木,更想通过双手让这座城市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跟上美好生活的节奏,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好事。

如今,包彦璋依旧每天开着清运车奔波在雁滩的大街小巷,他告诉记者:“环卫的工作对自己而言很称心。称心便会感到幸福,我很珍惜身上的橙色制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程珊珊 文/图

来源:兰州日报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