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合肥生活垃圾已实现“全焚烧、零填埋”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8月24日上午,合肥市召开垃圾分类动员大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合肥计划建设4311座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目前已建成2750座。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规模达9000吨,全市生活垃圾已实现“全焚烧、零填埋”。下一步,城管部门将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采取拒收倒逼、执法处罚等方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分类不符合标准,城管将倒逼拒收

合肥市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说,在总结示范片区建设经验基础上,垃圾分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全市63个街道、362个社区、2733个小区同步开展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和宣传氛围营造。全市1444家公共机构、316所中小学等带头实施垃圾分类。

据介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从分类情况来看,可回收物分出率较高,厨余垃圾分出率较低。

相关负责人透露,合肥市将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下一步,城管部门将加强对厨余垃圾交付质量的监督检查,积极稳妥推行居民小区、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不符合分类质量标准生活垃圾拒绝收运的倒逼机制;组织垃圾分类专项执法集中行动,逐步形成常态化执法机制,对不按规定分类投放责任人和单位予以处罚。

合肥计划建设4311座投放点

合肥市正在统筹构建新体系,打造垃圾分类全程闭环。据介绍,该市在前端推进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推进撤桶并点,因地制宜建设标准化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点,计划建设4311座。截止到今年7月底,全市已建成集中投放点2750座,已配备桶边值守督导人员2065名,志愿者3583名。随着投放点的陆续建成,将加强桶边值守和宣传指导,逐步实施定时定点投放。

下一步,随着投放点的启用,合肥市将同步开展楼道撤桶、集中投放、定时定点;每个点配备指导员和志愿者各2名,同步开展桶边值守和宣传劝导,切实提高居民投放准确率,不断提升厨余垃圾分出率,培养居民习惯养成。

餐厨垃圾实行公交直运模式

在垃圾分类的中端,合肥市实行分类转运。其他垃圾和家庭厨余垃圾由区级负责进中转站,市级负责由中转站到末端处理厂的运输;餐厨垃圾实行公交直运模式。

为了适应垃圾干湿分离、分类转运需要,合肥市还改造全市生活垃圾中转站6座,增设专位、改造卸料槽、配备厨余垃圾罐体等;同时,正在推进3座大型垃圾分类转运站新建工作。

市级正在加快推进两座新建厨余垃圾处理厂的生产调试,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合肥各区也将加快改造升级现有垃圾中转站或新建大型垃圾中转站,有效处理臭气、渗滤液,配足配齐全密闭、低噪音、标识规范的分类收集运输车辆,建成与终端处置能力相匹配的中间转运体系;加快辖区装修及大件垃圾处理厂建设,尽快建成投入使用。

合肥市还增配厨余垃圾专运车辆,目前配备厨余垃圾收运车210多辆,对分类投放垃圾实行分类收运。

生活垃圾已实现“全焚烧、零填埋”

合肥市坚持一分到底,严防前分后混,在后端设施建设上全面发力。依据《合肥市餐饮及厨余垃圾、装修及大件垃圾处理设施规划选址方案》,在全市规划选址建设五座厨余垃圾处理厂。

目前,新建的日处理能力600吨的蜀山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和日处理能力800吨的肥西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已进入调试作业阶段,到2021年底全市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600吨,基本满足近期生活垃圾分类需要。

同时,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龙泉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投料试运营,合肥市形成多点布局、安全高效、经济环保、就近处理的生活垃圾全焚烧、全利用处理体系,省城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规模达9000吨,全市生活垃圾已实现“全焚烧、零填埋”。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通讯员 胡少殊

来源:安徽商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