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上海市政协委员在专题监督会上热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我到一些居民小区调研,那里的‘大熊猫’(大熊猫外形的旧衣回收容器),以前经常‘吃不饱、饿肚子’。现在的‘大熊猫’塞满了旧衣服,都快要‘吃撑’了。但这些旧衣服的出路又成了问题。谁来帮‘大熊猫’消消食?”在9月9日的上海市政协“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推进落实情况”专题监督会上,市政协常委马驰一通发言,引发了会场上关于垃圾回收利用的大讨论。

“大熊猫从吃不饱到吃撑了”的背后,是上海市民开始逐步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年多,上海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达标率已超过90%。在垃圾源头分类成效显著的同时,垃圾的后端回收利用率仍有待提高。市政协委员凤懋伦通过抽样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废玻璃没得到回收利用,和干垃圾混在一起处理掉了。市政协常委戚永宜表示,在很多地方,废纸的回收利用率不到50%,“有些废纸,原本可以‘变废为宝’,却被焚烧处理,实在可惜。”

当前,上海亟需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市政协常委陆月星表示,在垃圾“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中,“无害化”应是托底保障,而且已经基本实现;“减量化”属于最终目标。在现阶段,上海应全力主攻“资源化利用”。

推动更多垃圾变废为宝,首先要加强技术处理。目前,本市60%的生活垃圾是湿垃圾。市政协常委黄勇平表示,通过研究改良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湿垃圾处理的收益,这件事需要“产、学、研、商”各方合力推进。陆月星提出,如今湿垃圾的处理技术有很多种,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要进行综合性评估,从中筛选出可靠的、管用的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还有不少委员提出,要构建好垃圾回收利用的产业链。“垃圾没有人收,主要是因为价值链断裂了。”凤懋伦说,相关部门要出台实实在在的鼓励性政策,通过构建价值链,吸引各方进入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市政协常委骆新建议,职能部门设立垃圾回收利用的引导性基金,通过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大投入”。马驰则提出,在确保依法依规、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建立更多的二手货市场,让居民家中的闲置物品进入流通环节,“变废为宝”。

一些委员提出了立足制度层面推行“生产者责任制”的观点,即“垃圾谁生产谁回收”。凤懋伦说,他们调研发现,现在不少啤酒品牌厂商都会主动回收空啤酒瓶,对其进行清洗消毒、重新使用,回收率一般是70%-80%。“在依法合规操作的前提下,如果各方行业都这么做,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将会有跨越式的发展。”市政协委员李道季提出,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产品生命周期可追溯的智能管理系统,以此推动产品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从生产到回收处置,生产者都要承担一定责任。”他说。

文:政协头条记者 刘子烨

来源:上海政协头条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