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朝阳区呼家楼"专业+自治"引导居民养成分类好习惯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2011年,呼家樓街道成為全區首批垃圾分類工作試點街道,呼北社區的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全面鋪開。多年來,呼北社區通過垃圾分類“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專業+自治’”的模式,引導居民逐步養成了自覺參與垃圾分類的習慣。

黨建引領培育示范戶

呼北社區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是典型的老舊小區,沒有物業。社區居住著近萬人,大多是國企退休職工,老年人居多。剛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時,很多居民表示不理解。

社區有著較好的黨建基礎,面對居民的顧慮和不解,呼北社區以黨建為引領,以培育垃圾分類示范戶為抓手,展開垃圾分類工作。

社區把轄區的600多名黨員動員起來,組成10個居民黨支部,包片、包樓、包桶站,帶頭踐行垃圾分類,且每個季度都要評選垃圾分類示范戶,隻有當選,才有資格進一步參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榮譽稱號。

孫鳳英是呼北社區首批被評為垃圾分類示范戶的居民之一。在孫鳳英家的廚房放著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兩個垃圾桶,還挂著一個袋子。“平時收拾廚房時,殘羹剩飯就直接倒進廚余垃圾桶裡,餐巾紙啥的就扔在其他垃圾裡,袋子用來裝可回收垃圾。垃圾分類這事是一個意識問題,剛開始可能覺得有點麻煩,但養成習慣了,也就是順手的事,一點都不難。”孫鳳英說。

為了帶動更多居民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孫鳳英經常把自己的分類體驗共享給社區其他居民。如今,在呼北社區3000多戶家庭中,已有近三分之一獲評垃圾分類示范戶。

參與垃圾分類不僅是成人要參與,孩子也要養成好習慣。近些年,呼北社區還把轄區內的兩所小學、兩所幼兒園動員起來,聯手開展垃圾分類活動進校園活動。組建成一支由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組成的環保小衛士隊伍,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更多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專業+自治”分類有成效

在呼北社區,經常會不定期舉辦一些垃圾分類培訓,由社區聘請第三方公司,借助專業力量對轄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監督員、分揀員和居民志願者做專業培訓。幾十位經過培訓的居民志願者走到居民中間做宣傳、做引導﹔十幾位指導員、監督員、分揀員則不定時在社區內巡邏,對社區的垃圾分類工作進行督導。

早上7點,志願者車保計早早就來到社區的一處垃圾桶站旁,引導居民投放垃圾了。“雞蛋殼屬於廚余垃圾,大骨頭是其他垃圾……分類正確!”對於分類比較好的居民,車保計會及時給予肯定,並豎起大拇指遞給居民一個大大地“贊”,對於分類還需要改進的居民,他也會手把手的指導。

車保計在桶站值守的同時,垃圾分類指導員李延俠在社區內巡邏,每到一處桶站,他都要先站在旁邊先觀察一會兒,看看居民能否准確分類?志願者是否及時給予了指導。然后車保計再走到桶站跟前,及時將自己發現的問題和觀察心得跟志願者交流分享,共同提高社區的垃圾分類成效。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后,呼北社區進一步完善了硬件設施,對社區的垃圾樓、桶站、垃圾運輸車進行了標准化提升改造。還引進了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通過定點交投、預約上門的方式,統一價格回收紙張、塑料、玻璃、金屬等可回收物,以提高居民的分類積極性。

目前,呼北社區七成以上的居民都已養成自覺參與垃圾分類的習慣,投放准確率約60%。廚余垃圾揀出率也比分類前翻了一倍。(陳芳芳)

(責編:高星、鮑聰穎)
来源:人民网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