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惠州各县区以示范创建为着力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革命性的绿色转型,必须举全市之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今年,惠州将按照“强基础、补短板、上台阶”的工作思路,推进惠城、大亚湾示范区建设提质增效,惠阳、仲恺两区完成示范区创建,惠东等县区各建成2个示范街道。

当前,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惠州各县区各部门以示范片区创建工作为着力点,多措并举、由表及里、系统施治,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多角度地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老百姓生活的新时尚。

“科技+”提升垃圾分类智能化水平

日前,惠州首个智慧垃圾分类管理平台落地仲恺高新区,这是仲恺高新区将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与数据、管理与服务进行融合,构建起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垃圾分类管理覆盖网络,也是惠州以数字化赋能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打造惠州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的生动缩影。

该智慧垃圾分类管理平台目标范围覆盖仲恺高新区保洁人员1846名,道路保洁面积1282.71万㎡,机械作业车辆160辆,基础设施30余座。平台通过对垃圾分类作业监管实现“智能化”。通过建设责任明晰的六大分类体系建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和其他垃圾),整合智能设备、摄像头、地磅、GPS等不同源头数据,对全区分类终端处置设施、收运车辆和作业人员等进行实时监督,通过智慧分类平台直观展示人员、车辆作业时间、作业轨迹和实时定位数量等信息,实时动态监控所辖区各类垃圾产生量、处置效果和收运动态等信息,从而实现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前端分类、中端收运和末端处置全过程实时高效能监管,实现数“治”分类。

“科技+”在对垃圾分类作业监管实现“智能化”的同时,也在分类源头提升管理效率。

“居民朋友们,认清垃圾分类四色桶……”在惠城区下角湖畔新城小区单元入口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当居民进入3米感应范围时,垃圾分类提示器就会自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语,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物业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小区主要靠监督员和志愿者引导和监督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无法全时段、全区域值守。现如今垃圾分类提示器代替了人工值守,时刻提醒着居民要注意垃圾分类,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效率。

目前,惠城区投放了3000个智能垃圾分类语音系统,这种喜闻乐见的提示方式受到市民的欢迎。接下来,惠城区将创新运用人工智能,不断完善垃圾分类语音提示器的功能,实现传输垃圾分类投放点图像到后台进行处理,并播报垃圾分类准确率,推动居民垃圾分类水平不断提升。

“宣传+”持续营造垃圾分类浓厚氛围

“鱼骨放厨余垃圾里,那榴莲壳是放哪里呢?”“生蚝的壳应该放其他垃圾吧。”继垃圾分类亭建成、垃圾分类桶投放、垃圾分类督导员上岗之后,日前,惠阳区淡水街道在松岭社区中区华府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又有新举措——每天下午5点至晚上9点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们通过“敲门行动”入户宣传和“旧物积分置换”活动,推动辖区居民践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据悉,为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大力融合街道、社区文化特色,营造辖区分类浓厚氛围,惠阳区策划了“蓝色星期六”“红色星期天”“绿色每一天”垃圾分类三大主题日,通过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主题宣传活动,以宣传拉动形成垃圾分类工作合力,有效提升了惠阳区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大众对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意义上形成深刻理解。

日前,在大亚湾澳头街道海滨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培训活动举行。活动组织海滨社区所在地的党员干部、社工、志愿者、保洁员等代表,以及亚迪二村、美都依山海湾、宏海蓝湾、合生滨海城、秋谷海生活等小区代表参与培训。大亚湾通过不断下沉科普讲座,将垃圾分类知识带进社区,提高居民分类意识。

作为惠州首个垃圾分类示范区,惠城区已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极大提高了市民群众的分类意识、参与率和分类正确率。日前,河南岸街道开展“垃圾也有家、分类靠大家”主题宣传活动,有趣的竞答游戏,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与赞许;江南街道爱卫办联合上湖塘社区开展以“垃圾分类齐参与,和谐江南共受益”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工作人员上门派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垃圾分类环保袋等。 “长见识了!很感谢你们专程上门来宣传,我也会努力为垃圾分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居民张先生说。

“体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近来,在位于仲恺陈江的鑫月广场新建设了一座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蓝色箱体写着“源头减量”等垃圾分类标语。走进馆内,共有三大主题空间,包括垃圾分类磁力贴互动、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交互游戏三个模块,集知识性与趣味性、展示性与参与性于一体。

“玻璃瓶应该放进蓝色的可回收物桶,剩菜剩饭应该倒进绿色的厨余垃圾桶,被污染的纸张属于其他垃圾。”在游戏区,一群学生玩得不亦乐乎,不同种类的虚拟垃圾随机从画面上方掉落,孩子们轻轻挥动手臂,就能隔空将垃圾投入对应的桶中。“这个体验馆太有意思了,又能学到知识,又有趣。”学生小陈说。

仲恺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直观的体验互动,提升群众垃圾分类的意识,引导大家从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变为宣传者,不断壮大垃圾分类基层队伍,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在惠东县,“体验+”也成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

今年上半年,惠东县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主导建设,重点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将松岭路打造成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示范一条街。通过建设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示范点、升级公厕、设置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宣传栏,引导市民爱护环境卫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与此同时,惠东县还将西枝江公园内打造成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公园。在公园内设置雕塑、展板以及垃圾分类转盘,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公园上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对我们老百姓很有用,能帮助我们了解相关知识,提升垃圾分类意识。”市民张女士说道。

【记者】卢慧

【通讯员】邓萨

【作者】 卢慧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PLUS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3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