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一天转运垃圾1270吨!桂城将建“花园式”中转站!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分类运输全覆盖!

垃圾转运规模1270吨/天!

这是桂城垃圾中转站项目的运转规模

该项目由瀚蓝投资建设运营

是桂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支撑!

“细分类”+“大分流”

分类转运全覆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强调要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

《方案》中提到,要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设施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与生活垃圾清运量相匹配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桂城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及垃圾转运站项目很好的回应了这样的要求。

在分类投放和收集方面,桂城的垃圾分类工作已全面铺开,机关单位、学校、部分小区等已全面严格按照四分类实行垃圾分类。

在分类运输体系方面,桂城垃圾中转站包含六个子项目:生活垃圾转运项目(900吨/天)、移动压缩中转站项目(220吨/天)、工业垃圾外运项目(100吨/天)、装修垃圾及渣土余泥外运项目(30吨/天)、大件垃圾破碎转运项目(20吨/天)、绿化垃圾外运项目。项目运营后,桂城的市政垃圾将全面实现“细分类”+“大分流”转运处理。

其中,桂城的生活垃圾转运项目可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接收和分类转运功能,同时将探索增加餐厨垃圾转运的功能,节省收运的人力、能源、监管成本。

桂城生活垃圾转运站平面图

在分类处理方面,生活垃圾全部采用转运方式,运送至瀚蓝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处置;而市民分类出来的厨余垃圾将采取“直运”+“转运”的方式,运送至产业园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工业垃圾、渣土、绿化垃圾等也将实现“大分流”,全部分类转运至桂城中转站的对应子项目后,初步破碎或处理后运送至产业园,统一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这样,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形成完整的链条,确保垃圾被正确处置。

臭气不外漏,污水不外排

桂城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压缩车间及中转车间均埋在地下,确保了臭气不外漏、污水不外排,有效解决臭气及污水异味扰民等“邻避”问题。

其中,垃圾压缩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被强制抽吸到真空罐中并进行气水分离,产生的臭气排放至除臭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污水则由排污泵排放至集水池集中处理或由密封性良好的真空吸污车外运处置,整个系统均为自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

桂城生活垃圾转运站鸟瞰效果图

由于中转站所在的桂城街道是南海区的中心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非常优越,因此,在设计初期,桂城生活垃圾转运项目就定位为“花园式”的中转站,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整体设计“去工业化”,采用半地下屋顶花园的设计理念,外观将采用现代岭南的设计风格。

建成后的屋顶花园将融入滨水景观带总体规划,成为附近居民观赏、休闲的公共场所,将城市景观与工业发展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管理理念。站点采用乔灌木合理搭配的形式,增加站内的绿化面积,以强化其隔声、降噪等环保功能。

基于桂城生活垃圾中转站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整体设计以及垃圾分类转运的环保专业优势,瀚蓝将配合桂城把这个项目打造成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基地,内设专业的环保展厅,为市民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环保知识学习平台。

信息化、智慧化高效管理,便于监管

桂城中转站将通过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等手段,提高站点的管理效率,提升收转运效率和可控性。

此外,中转站还将纳入佛山市南海垃圾转运城乡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是国家住建部“市政公用科技示范工程”、广东省生活垃圾转运站示范项目、国内首个运用“物联网”理念,实现城乡一体集约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的生活垃圾压缩转运项目,实现生活垃圾转运的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

中转站运营后,瀚蓝将覆盖全南海区7个镇街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垃圾转运工作,日转运垃圾5270吨。

未来,瀚蓝将在南海区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转运项目上,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及信息化管理等探索,为全国加快补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短板弱项贡献瀚蓝智慧和力量。

关于垃圾分类

你还了解多少知识?

一起来看看

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希望大家都能从身边做起

为桂城贡献一份力量!

重磅!桂城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来了!城市将迎大变化!

来源:南海桂城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