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水泥厂“吃掉”垃圾场――贵州海螺盘江水泥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之路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当“建筑业成为贵州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时,贵阳的部分传统建材企业,早已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

8月5日,在位于清镇市工业园区的贵州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余忠心准备出差,为一个名叫“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垃圾”项目(简称CKK)的审验而忙碌。按照计划,这个项目将于11月建成,每天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300吨、市政污泥50吨。

在CKK项目施工现场,看不到一根烟囱。公司工程处处长郭美泉说,CKK项目就是要利用海螺水泥自主生产的装备和研发技术,无害化分解城市生活垃圾。

为了说明这是个成熟靠谱的项目,余忠心特意在纸上画出垃圾分解流程:把生活垃圾送入破碎机进行破碎,再在气化炉中焚烧,产生的气体经密闭管道进入分解炉。炉中的温度可达900℃以上,能完全分解二�f英。

在CKK项目中,海螺水泥无偿提供技术和场地,8000余万元建设资金则由清镇市政府投入,清镇市工业投资公司负责实施。该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健说,政府愿意投资这样的项目,是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垃圾污染,节约土地资源。

据清镇市城管局介绍,目前该市的垃圾填埋场,就位于海螺水泥所在的站街镇,设计日处理量300吨,占地249亩。而拥有同样处理能力的CKK项目,能节约填埋场的土地空间,还能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项目建成后,垃圾处理场就搬到了企业,清镇市城区、乡(镇)的大部分生活垃圾及市政污泥,将在海螺水泥进行无害分解。垃圾处理后,约有50%的焚烧固体可以回收,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材料。

不光是政府,企业也愿意开展这样的合作。余忠心说,对于海螺水泥来说,CKK项目使他们的先进技术得到应用。

海螺水泥总经理程如良坦言,CKK项目只是企业的一个技术应用。海螺水泥早已不满足于“卖建材”,几年前就涉足装备制造和技术输出。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就是企业的核心技术。

目前,整个海螺集团在水泥行业的余热发电生产线多达200多条,其中90多条生产线属于技术输出。由此,海螺水泥从一个建材生产商,逐渐转变为一个“技术创新外包”的服务供应商。

程如良说,技术创新给公司带来了效益。以两套9兆瓦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为例,每年可为公司节电1.4亿度,按照现在的工业电价,每年可节约资金八九千万元。

尝到了创新的甜头,海螺水泥还将在明年的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中配套一个9兆瓦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向科技创新要效益。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