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我国垃圾分类进展为何如此缓慢?这些你得知道……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随着生活垃圾产量与日俱增,不能及时准确分类处理这些垃圾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还会造成资源浪费,从而影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因此,不管是从环境、民生、社会等角度来看,提高垃圾分类处理效率,已时不我待,迫在眉睫。

现如今我国每天人均垃圾产量约为1.1千克,总量正以每年10 %以上的速度增长,但我们的分类、处理能力与之相差甚远。

国务院提出:到 2020 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我国垃圾分类的实施(以北京市为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以及实施垃圾分类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制定了明确的分类、投放标准等,全面的推动垃圾分类的实施。

北京市作为超大城市拥有2100多万人口。2018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929.42万吨,日均2.55万吨(《北京市2018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的公告》)。这些垃圾多以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方式处理。但是与日俱增的产量,以及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垃圾处理越来越吃力。

现如今,北京市将垃圾分为四类,分别是可回收物(蓝色)、厨余垃圾(绿色)、有害垃圾(红色)、其他垃圾(灰色)

图片来源于网图二次加工,侵权立删。

虽然北京市的垃圾分类方式逐渐合理化、系统化,但是大部分地区垃圾分类起步晚进展慢,再加上群众意识不足、设施不完善、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使得垃圾分类工作举步维艰。因此,做好长期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及细致全面的政策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为何我国垃圾分类进展缓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仅此垃圾分类的进展仍是非常缓慢。原因可能是:

居民意识不足垃圾分类的施行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何况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如此众多的人口,在教育程度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不尽相同,那么对垃圾分类的接受程度也因人而异。

长此以往,有些居民就养不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有时因为人们懒或是图一时方便而忽略了分类的重要性,将不同种类的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不仅加大了处理难度,还使得一些可回收垃圾的价值无法体现。

设施不完善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居民普遍反映,设施安装、分布不合理,标识不清楚等问题。小区中最常见的绿色大垃圾桶,桶壁上也没有标识,即使居民分好类,但是丢入这样的垃圾桶,就相当于白费功夫。这样一桶垃圾不管是后续再分类,还是接下来的填埋、焚烧等工作都加大了难度,而且还浪费资源。

制度体系不完善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基本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位居第一,抱着先发展后治理的心态,将环境质量抛于经济发展之后,从而垃圾分类不被重视,进展缓慢。

城市经济高度发展,垃圾产量的与日俱增与垃圾处理水平严重失衡。再加上,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督工作滞后,以及垃圾运输、细分不够严谨等问题,使得城市环境污染进一步加深。

垃圾分类小建议

统一标准

图片来源于网图二次加工,侵权立删。

由于全国各地市垃圾分类标准不统一,这就阻碍了垃圾分类的进展,阻碍各地市之间的学习借鉴。

举个简单的例子,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标准就不尽相同,由于不同的标准就会衍生许多问题。例如,我国人口众多流动性大,再加上假期出游的人群,因分类标准不一,让这些初到陌生城市的人徒增烦恼。

因此,要对各地市的标准进行整合,统一划分颜色、标识等,以保证分类工作有序进行。

环保分类知识普及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城市人口高度密集,生活水平极高,却没有垃圾污染的问题出现。其中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小就引导孩子,长此以往也就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因此,在年轻一代中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将分类知识融入日常学习中,从小培养分类意识与习惯,让习惯成自然。

生活中,通过宣传标语、电子荧屏播放、媒体舆论等方式良性引导群众,逐渐培养群众们的分类意识,养成分类习惯。

建立长效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长期执行,并不断完善的复杂工程,只是口号喊一喊而不付诸行动是不行的,而应该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立即指出、立即改正。逐渐建立能够保障垃圾分类正常运作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随着时间推移、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构建符合各地市长期有效的分类手段。

垃圾分类的有序实施,不仅可以加快垃圾处理速度,还可以节约资源。当完整系统的分类、投放和处理体系建成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垃圾产量和资源浪费。但是在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仍然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加强引导宣传,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知识和意识,逐渐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从而解决垃圾分类进展缓慢的问题,推动我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垃圾分类,你家开始了吗#

来源:迈收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