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2018年度东莞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6月3日上午,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在会议大厦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2018年度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下称《公报》),通报污染防治攻坚战最新进展及部署,还公布了10宗典型环境违法案例。

根据《公报》,2018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稳中趋好。其中,城市空气质量稳中趋好,城市饮用水源年度平均水质类别达Ⅲ类,主要江河水质基本平稳,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向好。

治水攻坚战

全市累计建成截污管网4115公里

2018年东莞坚定不移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全年新建成截污次支管网1525公里、占年度任务(1300公里)117%,长度为历年之最,全市累计建成截污管网4115公里;完成截污管网验收、通水1427公里,占年度任务(1300公里)的109.7%。

治污设施建设:6家污水厂新扩建项目,3家已完成,3家已动工;35家提标改造污水厂项目,5座已完成主体建设,29座已动工建设,剩余的1座正抓紧推进;42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8座已建成,34座正加紧建设。

黑臭水体及内河涌整治:全市原有10条黑臭水体中,南城白马大氹在消除黑臭的基础上消除劣V类,东城老围河水质稳定消除黑臭,东城黄沙河同沙段、长安人民涌、万江高基涌和牌楼基涌等4条已达到消除黑臭基本条件,其余正抓紧推进整治;新增12条黑臭水体按照“全流域、全河段、全天候”的要求,予以推进整治;44条重污染河涌整治示范项目中,有38条基本消除黑臭。与此同时,石马河、茅洲河两大重点流域全面提速加快整治,其中茅洲河流域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55.5%;石马河流域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19.7%。

面源污染治理方面:2018年,东莞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专项排查,并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对全市入河排污口展开整治;完成入海排污口调查,建立完善入海污染源台账,完成“两类排污口”(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整治。还印发实施《东莞市畜禽养殖限养区域划分实施方案》,全面规范限养区管理;重点流域9个垃圾填埋场基本解决垃圾渗滤液直排河涌问题。

水源保护方面:东莞全力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工作,出台《东莞市东江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基本完成东莞东江水源地沿线一级保护区的围网工程及相关警示标志建设;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保专项整治行动,66个环境问题得到全面整治。

《公报》显示,2018年,全市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东江南支流和中堂水道)平均水质类别为Ⅲ类,属良好。与2017年同期对比,平均水质类别保持Ⅲ类不变。

蓝天保卫战

去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2.5%

2018年,东莞坚定不移打赢蓝天保卫战,制定出台《东莞市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重点围绕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交通结构调整等方面,健全完善1+N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体系,全面推动实施32项蓝天保卫战强化举措。

全市共淘汰改造燃煤锅炉16台,淘汰改造生物质锅炉574台;推动VOCs企业整治,在厚街、塘厦等镇启动集中治理试点,完成4908家VOCs企业整治,其中完成803家源头治理、4105家末端整治。

累计更新或新增纯电动公交车3832辆(占全市公交总运力60%)。2018年,起出租车、快递物流、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领域更新或新增车辆全面使用纯电动车。建成全市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和道路抽检机动车123.68万辆,有效识别13.65万辆超标车辆,推动超标车辆维修达标上路。逐步扩大中型以上柴油货车限行区域。

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管控,全年共检查工地2万个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1622份、停工通知书1272份,完成整改问题工地2840个。开展泥头车联合执法行动,查扣违规泥头车、砂石物料运输车1886台。

《公报》显示,2018年,东莞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在25~190,空气质量优良达标天数为301天,达标天数比例为82.5%,同比持平。

另据介绍,截至2019年5月底,全市累计完成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23298家。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