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中节能构建区域水务一体化格局 打造水务市场综合解决能力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5月13日至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走进新国企”系列活动,走进长江经济带,走进中国节能。

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水是避不开的话题。中国节能早在十几年前就积极布局中国水务市场,截至2018年底,中国节能向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客户提供专业咨询、项目投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技术解决方案等系统化综合服务。业务范围涵盖水源、原水、供水、污水及污泥处理处置、再生水、水环境等领域。截至目前,公司水务日处理规模超过1500万吨。

长江流域水务环境复杂多样,这就更需要综合治理服务能力。中国节能在湖州的布局,充分体现出其在水务市场的综合实力。在这座200多万人口的地级市,中国节能先后建设和运营两座污水处理厂和一个原水供应项目。其中湖州吴兴东部新城污水处理厂主要用于处理生活居民污水,日处理能力10万吨;砂洗城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主要用于处理印染企业工业污水,日处理能力1.5万吨。同时,中国节能还拥有一座设计库容 9966万立方米、日供水规模20万吨的原水项目——湖州市老虎潭水库工程及引水工程,其中引水工程管道全长约40公里,水库工程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自2008年蓄水试运行以来,共拦蓄上游来水9.15亿立方米,开启泄洪闸、放水闸泄洪放水34次,累计下泄流量3.17亿立方米。在湖州的布局只是中国节能水务产业在长江流域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节能已在湘潭、蚌埠、襄阳等地实现供(水)排(水)一体化、(水)厂(管)网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运营管理模式,以地区核心水务企业为平台,辐射周边,构建区域水务一体化格局。

长江污染治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近年来,中国节能始终把解决沿岸固废污染问题作为参与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积极布局固废处理项目,并创新性地提出“两园一链”固废综合解决方案。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中国节能投资建设的最具代表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作为成都市第三座大型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它承担着成都市金牛区、成华区、新都区和青白江区等生活垃圾的处理,日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每年可处理65万吨,可供电1.9亿度/年,节约标煤8.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94万吨,为成都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和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更为让人惊喜的是,与想象中的脏乱臭差不同,厂区内道路宽阔整齐,人工湖中睡莲斜卧、金鱼畅游,湖边绿草环绕、鲜花盛开,主厂房上绘制的绿竹和熊猫,与蓝天白云湖水相互映衬,自成一幅园林风景图。行走其中,整个厂区内无任何异味,如花园一般静谧优美。与其它垃圾发电厂不同,成都项目是国内少有的厂办一体式设计,即综合办公楼和垃圾焚烧主厂房在同一栋楼,员工宿舍也距离主厂房不足200米,让“自己人”工作居住在厂区,充分体现了中国节能在安全生产和达标排放领域的“技术自信”。

成都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往复式机械焚烧炉排(Seghers炉排)和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和设备,是国内率先采用烟气排放指标按《欧盟污染物控制标准(2000/EU/76)标准设计建设的政府特许经营项目。对于民众最为关心的二噁英问题,为确保对其有效控制,焚烧过程采用“3T+E”原则。项目自建成运营以来,二噁英的检测指标可达到欧盟2010标准。与此同时,烟气排放数据与当地环保局监控中心联网,处于全天候在线监管之中。项目渗滤液处理采用“除渣预处理+厌氧UBF+外置式MBR+纳滤”工艺,可达到污水一级排放标准。同时,项目产生的沼气可进行发电,炉渣作建筑材料原料,飞灰无害化处理后运送至专业填埋场填埋,真正做到污染物零排放,实现资源的全利用。项目还利用垃圾焚烧蒸汽洗涤布草,洗涤厂日均洗涤量8000套,有效减少小锅炉的污染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做好主业的同时,该项目还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探索与利益相关方和谐共处新形式。项目实时响应政府科普活动号召,以现场参观、知识讲座、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与街道社区、大中小学、媒体、青少年组织、科技组织合作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打造环保教育示范基地,有效地让民众更好地了解了垃圾焚烧厂,增强了各级各地政府及居民对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理解和支持。自2013年投产至今,项目共接待现场参观800批次2万人现场参观,组织开展各项科普活动300余场,推动了焚烧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2018年,项目被评为国家级环保科普基地。

成都项目只是中国节能近百个固废处理项目的缩影,作为公司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中国节能的固废处理项目遍布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固废处理总能力约9万吨/日。其中,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就拥有19个固废处理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1.7万吨,投资规模近百亿元。

目前,长江经济带固废污染问题面临着固废基数大、当期有效财政投入有限、治理设施分散化及碎片化严重、农村面源污染量大面广、产业链条前后分割等一系列问题。为适应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整体性要求,中国节能创新治理思路,提出“两园一链”固体废弃物综合解决新模式。该模式突破地域界限,以干湿垃圾分类为基础、以智慧环境物流链为驱动,将可以长距离运输的垃圾最大程度集约、协同处理,实现固废处理最优效率;对于不适合长距离运输的有机垃圾采用分布式生态化处理,回馈自然实现生态环境友好。通过城乡协同,各类固废在“两园一链”系统内部循环利用,做到无废物流出。目前,该模式已在毕节、咸宁等地开展试点,2019年内计划推出4-5个示范项目,2020全面推广方案,形成长江流域整体布局,为使母亲河永葆青春活力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