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生态环境部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用于环境管理的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附规定全文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垃圾焚烧发电是当前国际上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迅速发展,新建、改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烟气排放的自动监测技术也与国际接轨。为加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环境管理,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形成公平、守法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政策规定,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用于环境管理的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规定》),并于2019年3月16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管理规定》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制定《管理规定》?


答:一是强化环境管理规范企业环境行为的迫切需要。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垃圾焚烧发电具有占地较省、减量效果明显、资源综合利用的特点,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方式,是重要的市政工程,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必须有高水平的环境管理“保驾护航”。这是制定《管理规定》的基本考虑,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加强常态化监管的重要举措。自动监测具有连续在线运行的优势,是监督企业排放行为的“前沿哨兵”。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依法规要求全国所有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施“装、树、联”任务(即依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在厂区门口树立电子显示屏、自动监测数据与环保部门联网)。制定《管理规定》,正是对“装、树、联”任务的进一步深化。充分利用好自动监测数据,可以有效避免监管死角,有力震慑违法排污行为。制定《管理规定》,将为进一步发挥自动监测数据的监管作用,规范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管理,促进企业自觉守法常态化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各地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的焚烧工艺不同,相同焚烧工艺的操作技术和运行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近几年,在各地党委、政府和广大企业的高度重视下,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投巨资对生产工艺技术进行提升改造,集中整治成效明显,垃圾焚烧发电厂达标排放情况显著提升。制定《管理规定》,在充分考虑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实际运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认定环境违法行为,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用好自动监控手段,强化对这些企业排放行为的环境监管。一方面,通过依法打击违法行为,淘汰个别工艺水平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更重要的是,促进垃圾焚烧发电厂练好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环境管理水平,健全环境治理体系,督促企业从“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的转变,以切实树立行业良好社会形象,倒逼行业优胜劣汰,促进行业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

 

问:《管理规定》主要解决了哪些关键问题?


答:一是明确自动监测数据可用于环境行政处罚根据环境保护法,《管理规定》强调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单位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明确生态环境部门可以使用自动监控系统收集违法行为证据,自动监测数据可以作为判定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证据。


二是确定了自动监测数据超标判断方法和限值现行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以下简称GB 18485)中关于颗粒物、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氯化氢(HCl)、一氧化碳(CO)等5项常规污染物的标准限值的测定和判断,只适用于手工监测方法,不适用自动监测。因此,必须重新规定自动监测数据的超标判定标准。


三是提出了炉温不符合标准的处罚要求为切实将GB 18485-2014规定焚烧炉炉膛温度应当不低于850℃的标准要求落实到位,同时便于执法取证,《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正常工况下焚烧炉炉膛内焚烧温度的热电偶测量均值不得低于850℃,否则认定为垃圾焚烧工艺不正常运行。

 

问:如何保障《管理规定》落地可行?


答:在《管理规定》制定过程中,通过多次组织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设备运维厂商和行业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和座谈,全面掌握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整体运营管理水平,深入研究了不同工艺类型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行操作流程和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保障《管理规定》的科学性、操作性和严肃性。


一方面,实事求是确定自动监测数据标记规则和豁免情形。根据焚烧炉和烟气排放连续监控系统(CEMS)实际运行规律,《管理规定》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按焚烧系统工况和CEMS异常两大类情况对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标记,作为用于判断是否属于豁免情形依据。为提高操作性,《管理规定》对GB 18485规定的豁免情形作了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另一方面,多种手段保障自动监测数据完整真实准确。按照“装、树、联”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所有自动监测数据、炉温数据及其标记的内容和时间均会实时上传至生态环境部门。按照《管理规定》,对于无故出现数据缺失的,将按照自动监测设备不正常运行处理;对于数据标记弄虚作假,谎报豁免情形的,将认定为逃避监管,从重处罚;对于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或者干扰自动监测设施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将依据“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附规定全文如下


环境部印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用于环境管理的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



关于公开征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用于环境管理的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推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达标排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我部组织编制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用于环境管理的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可登录我部网站

(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参照反馈意见建议格式(见附件2)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请书面反馈我部(电子文档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19日。

联系人:执法局史力争、牛光甲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15号

邮编:100035

电话:(010)66556464、66556944

传真:(010)66556986

邮箱:niu.guangjia@mee.gov.cn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19年3月16日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用于环境管理的规定(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推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以下简称垃圾焚烧厂)达标排放,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使用,依法查处超标违法排污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法律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所有建成、正式投运并安装了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垃圾焚烧厂。


第三条【主体责任】垃圾焚烧厂运营维护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生态环境部门可以利用自动监控系统收集违法行为证据。自动监测数据可以作为判定垃圾焚烧厂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证据。


第四条【烟气污染物排放超标】生态环境部门通过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系统企业端或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等,发现垃圾焚烧厂在1个自然日内,任一排放口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氢、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有1 项或1 项以上自动监测日均值超过表1 或地方标准规定的日均值限值,可以认定其烟气污染物排放超标:




同一垃圾焚烧厂在1 个自然日内,数个排放口出现上述情形的,以数个违法行为论。

污染物自动监测日均值的计算执行《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 212-2017)。自动监测设备应当按照量值溯源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控制。


第五条【焚烧工艺不正常运行】垃圾焚烧厂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正常工况下焚烧炉炉膛内焚烧温度的热电偶测量均值不低于850℃。否则,可以认定为垃圾焚烧工艺不正常运行。


第六条【数据缺失】垃圾焚烧厂应当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自动监测数据完整有效。自动监测设备因维护出现数据缺失的,应当1小时内在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系统企业端标记。本规定第十二条“CEMS(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维护”豁免情形范围外的数据缺失均可以认定为自动监测设备不正常运行。


第七条【取证要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取证时,应当提取现场自动监测数据,并制作调查询问笔录或现场检查(勘察)笔录。应当对提取过程进行拍照或者摄像,或采取其他方式记录执法过程。

经现场核实污染物排放超标违法行为属实的,执法人员应当当场下达责令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现场调查取证材料分为必要证据和可收集证据。

必要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身份证明;

(二)调查询问笔录或现场检查(勘察)笔录;

(三)依法提取的热电偶测量均值数据、自动监测日均值超标数据或数据缺失情况。

执法人员从现场自动监测设备提取的数据,应当由垃圾焚烧厂运营维护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可收集证据包括:

(一)垃圾焚烧厂自动监测设备验收文件、比对监测报告、自动监测设备当时的运行参数记录和现场核查报告;

(二)垃圾焚烧厂超标或数据缺失时段,或者热电偶测量均值低于850℃时段的生产记录、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台账等;

(三)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系统企业端上,该垃圾焚烧厂超标排放、数据缺失以及焚烧炉炉膛内焚烧温度的热电偶测量均值低于850℃的报告记录,以及相应时段的照片或录像。


第八条【监督性监测】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和监督性监测时,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即时采集1个样品,其监测结果与自动监测数据不一致的,以生态环境部门监测结果为准,作为判断污染物是否达标、自动监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的依据。


第九条【处罚】根据现场核查情况,认定污染物排放超标违法行为属实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处罚。1个自然月内,任一排放口对应的焚烧炉被判定为超标天数累计5 天以上,应当依法责令停产整治。

认定垃圾焚烧工艺不正常运行违法行为属实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七)项的规定处罚。

对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条第(一)项的规定处罚。

对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条第(三)项的规定处罚。


第十条【逃避监管】垃圾焚烧厂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认定为通过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条第(三)项的规定从重处罚,依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停产整治:

(一)谎报本规定第十二条豁免情形的;

(二)对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


第十一条【刑事处罚】垃圾焚烧厂存在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或者干扰自动监测设施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垃圾焚烧厂运营维护单位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豁免情形】垃圾焚烧厂存在以下情形,并及时在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系统企业端如实标记,可以豁免。标记规则见附。

(一)标记为“启炉”“停炉”“故障”“事故”,符合附中焚烧系统工况标记数据系列工艺特征要求且颗粒物浓度的小时均值不大于150mg/m3的时段,每年1 月1 日起每台焚烧炉累计共有60 小时;

(二)标记为“烘炉”“停炉降温”“停运”且符合附中焚烧系统工况标记数据系列工艺特征要求的时段,每年1 月1 日起每台焚烧炉累计“烘炉”“停炉降温”共有700 小时;

(三)标记为“CEMS 维护”的时段,每台焚烧炉每季度累计不超过20 小时;

(四)标记为“炉温异常”的时段,因冰雪天气影响等不可抗力造成被焚烧垃圾热值异常偏低,导致焚烧炉炉膛内焚烧温度的热电偶测量均值低于850℃,但提前采取了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控制烟气中二噁英类污染物排放的。


第十三条【联合惩戒】垃圾焚烧厂运营维护单位因环境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2015〕78号)有关规定,限制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依据本规定判定为烟气污染物排放超标或焚烧工艺不正常运行的,生态环境部门商请发改、能源、财政等部门对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进行核减。具体实施细则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附则】垃圾焚烧厂应积极落实对自身排污状况开展监测的法律责任,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规范开展自行监测。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2019 年*月*日起施行。


垃圾焚烧厂焚烧系统工况和自动监测异常情况数据标记规则


由垃圾焚烧厂对其焚烧系统及自动监控系统实时运行情况的上传数据进行标记。垃圾焚烧厂负数据标记的主体责任。


一、数据标记内容


(一)一般情况下,默认焚烧系统和自动监控系统均正常运行。


(二)数据标记。由垃圾焚烧厂在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系统企业端(以下简称企业端)进行操作,包括焚烧系统工况标记和自动监测异常标记。

焚烧系统工况标记包括:烘炉,启炉,停炉,停炉降温,停运,故障(包括焚烧炉、余热锅炉、脱酸装置、脱硝装置、活性炭喷射装置和除尘装置的故障,焖炉压火和检修等)和事故;

自动监测异常标记包括:CEMS 维护(包括校准、故障和检修等)、炉温异常(包括不可抗因素导致的炉温不达标,以及测点热电偶故障导致的数据缺失)和通讯中断。


(三)垃圾焚烧厂可根据生产计划和运行状况,将焚烧系统工况提前录入企业端,企业端将自动根据录入信息进行工况标记及相应时段的异常数据标记。

当焚烧系统工况出现异常或自动监测数据出现联网异常、零值、恒值、超量程以及超过污染物限值等情形时,垃圾焚烧厂应当在1 小时内进行数据标记。

未对超标异常的自动监测数据作出标记的,由生态环境部污染源监控中心电子督办平台向垃圾焚烧厂发出电子督办单,并抄送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垃圾焚烧厂在接到电子督办单后,应当及时核实、排除故障,并在6 小时内按操作提示如实填报完成数据标记。


二、焚烧系统工况标记数据序列工艺特征要求


焚烧系统工况标记数据序列应呈现“停炉—停炉降温—(停运)—烘炉—启炉”或“故障或事故(—停炉—停炉降温—停运—烘炉—启炉)”的波动。


(一)标记为“烘炉”的数据序列,温度应从小于400℃递增至不小于850℃且不得投入垃圾,常规情况下不应超过12小时,炉内耐火材料修复或改造后烘炉不应超过168 小时;


(二)标记为“启炉”的数据序列,温度指标不应小于850℃,序列长度不应超过4 小时;


(三)标记为“停炉”的数据序列,温度指标不应小于850℃直至剩余垃圾完全燃尽;


(四)标记为“停炉降温”的数据序列,温度指标应从不小于850℃递减至小于300℃;


(五)标记为“故障”或“事故”的数据序列,长度不应超过4 小时;


(六)标记为“停运”的数据序列,烟气含氧量不应比该地区空气含氧量低2 个百分点以上;


(七)除焚烧炉“停运”外,烟气净化系统应保持正常运行;


(八)标记为“炉温异常”的数据序列,应提供证明材料,表明垃圾焚烧厂按照工艺或者技术条件已采取了延长发酵时间等预处理、启动助燃系统、加大活性炭喷入量等针对性有效措施控制二噁英排放。属不可抗因素导致炉温不达标的,应与当地实际气象条件等不可抗因素相符。


来源:智慧环卫联盟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