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刘晓光昨晚离世,各界人士沉痛悼念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原本,刘晓光关于自己退休生活有很多设想。他要做中国的城镇化项目;他和许嘉璐先生一起,联合企业界人士发起天地文化基金会;他还牵头成立阿拉善SEE环境产业联盟,希望把阿拉善内部做环保的会员企业联合起来,建立更好的合作机制和商业法则,以此带动全社会的环保组织。现在,这一切都开了头,成为未竟的事业。

2017年1月16日晚间传出消息:首创集团原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没有战胜病魔,永远离开了我们。

blob.png

刘晓光享年62岁。2015年8月,刘晓光从首创集团董事长任上退休。他喜欢写诗,也享受在家写写诗作作画的闲暇时光。但他总是停不下来,一是邀请他做项目的人多;二是他身上的社会责任感使然。他曾说:“别人退休都会松一口气,我却不行,很多事情只有退休之后才能做,我得抓紧时间了。”退休后,他反而有了更多的社会职务和身份。

“我从心系首创变成心系中国了。”他说。

但最近几年,刘晓光的身体状况一直不理想。在2016年的亚布力论坛会上,刘晓光坚持完成和任志强的90分钟高强度对话,随后便突然出现了抽搐,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同年12月份,从地产圈传出消息,刘晓光一度陷入昏迷住院,并伴随严重的肝脏衰竭。

在刘晓光去世的消息得到确认后,刘晓光的好友、同行及媒体纷纷表示悼念: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他不仅是企业家也是诗人

这位首创集团的前任董事长生前曾拥有三重身份:国企的职业经理人、共产党的干部和曾经的官员。20年间,刘晓光带领首创集团走出惨淡经营局面,成为资产总值达1600亿元的新型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

首创集团在1995年重组之初,一无周转资金、二无盈利产品、三无核心产业。刘晓光临危受命,这也成为刘晓光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来源于如何塑造国企的体制和机制。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从计划经济过渡过来的,它们既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又是政企不分的载体。认清这一点之后,刘晓光着手建立企业经营者的股权机制,也就是收益权。他坚持市场化原则,旗下的企业哪家效率高就优先发展哪家,带动整个集团发展。

到2002年,北京所有的国有企业中,首创的利润排名第一。但焦虑感也与日俱增。他曾说:“每一天,企业都要赚到6000多万才能维持生存,其中包括了利润、要还给银行的利息、给员工发的工资以及各种各样的税等等。所以,每天他只要一睁眼,就开始琢磨怎样还两千万的利息,养活两万五千员工,还要保证分布在一百个多个城市的机构的正常运转”。

可以说,首创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刘晓光,但国有企业的体制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他。他想要振翅高飞,却发现自己依旧身处“牢笼”。

2004年,刘晓光尝试对首创进行所有制改革,与美国KK2和黑石等国际大鳄合作谈判,但被证监会和国资委叫停,最终功亏一篑。他说,这是让中国企业迅速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的重大举措。“如果当年做成了,一定是在中国改革史上最大的事件。”

浮沉商海之外,刘晓光还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大量诗篇,记录了自己的心绪情感。他不仅是有理想的企业家,更是有思想的诗人。

刘晓光写诗的兴趣源于他在新疆部队参军的经历,15岁的刘晓光在父亲的安排下奔赴新疆参军,在部队时由于宣传工作需要,他开始写诗,并把这个兴趣培养成为自己多年来的习惯。

在2012年参加《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的未来之星年会时,刘晓光还曾为未来之星们赋诗一首,原文如下:

谁都不甘心,

一辈子给别人打工,

但又有多少人,

能成为未来之星?

敢上天揽月的梦想者,

欲下洋捉鳖的挑战者,

天生跳跃式的思想者,

富有激情的寻路人。

瞬间的灵感,

超前的意识,

他们琢磨未来会发生啥?

比智力更宝贵的直觉,

敏锐的商业眼光,

闪耀着独创性的火花;

不拾人牙慧,

说干就干的雄心,

出奇的果敢胆大,

这就是未来之星的灵魂再现。

他们在惊险的一跃中,

执着地追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他们愿担负起自我和社会的责任,

在茫茫商海中求索,

在夹缝中渴望求生拼命搏杀。

他们为立足市场,

获得金钱和机会的奖章,

在奔波中献出青春年华,

在挤压下生存长大;

他们是社会的拓荒者,

在困境和冷嘲热讽中结果开花。

虽然一个痛苦接着一个痛苦,

跌倒了再往起爬,

但在幻想中,

他们找到豁然开朗的大道;

虽然每次站起来都带着伤痛,

但历练后飞得更高,做得更大。

要么被熊熊烈火烧焦,

要么涅槃成一只浴火的凤凰,

在燃烧的烈火中不断升华!

这就是画像中的彩虹,

这就是风雨中的未来之星!

在参加电视节目时,刘晓光也不忘给大家朗读他在“2004年最有激情的时候,在飞机场用五分钟写出的这首《一个投资银行家的自白》”。读完诗,他羞赧的笑笑说,“人生岁月就是有苦难的,也有甘甜。应该是一个幸福接着一个痛苦。”

SEE创始会长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是中国最大的企业家环保组织,它的发起成立,与创始会长刘晓光的努力密不可分。

冯仑曾对刘晓光说,“你干首创谁能记得住呢?你干阿拉善人们就记住你了。”

刘晓光的环保情怀,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除地产界以外更多公众的参与;在阿拉善SEE,刘晓光更成为所有会员最为敬重的“老大哥”。

2003年10月,时任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等企业家第一次来到阿拉善月亮湖。穿过西夏王陵,翻越贺兰山,面对黄沙滔天,刘晓光跪在沙漠里,仰天闭目。

“从来没有想到沙漠那么美,也没想到中国的生态已经被毁坏到这种地步。”当时,九汉天成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军在阿拉善治沙,打造月亮湖生态度假基地,希望为企业家们带来生态启蒙。刘晓光当即表示,“没有想到中国还有宋军这样的人,一个人跟沙漠搏斗,我们得帮帮他。”他要找一批企业家,帮宋军一起治沙。

杨鹏曾参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前期筹备,并担任SEE第二届秘书长。他在《为公益而共和》一书中分析刘晓光此次沙漠之行:“这次旅游过程并没有讨论或提出与筹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有关的任何内容。但是,刘晓光对荒漠化的体会及在这个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特定人脉关系,成为后来SEE得以筹建的重要条件。”

彼时,北京正在筹备2008年奥运会,意大利政府承诺无偿提供资金,解决北京大气污染问题。刘晓光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访问意大利,刘晓光游说副市长:“光解决北京问题远远不够,我们已经找到了北京沙尘暴源头,希望能向意大利政府再申请一笔治沙资金。”

2003年年底,意大利政府同意在原有资助金基础上再追加1000万欧元,同时要求北京市政府配套出资1亿元。刘晓光觉得让北京市政府掏1亿元可能性不大,他想好了对策,“找100名企业家,连续10年每人年捐10万元”。

刘晓光前后打了100多个电话。很多企业家是这样被刘晓光拉进来的:“你必须参加,不参加以后别见我,大家别谈别的事儿了。”王石当场就说:“行,给你面子了。”他继而再“忽悠”其他企业家朋友。这批企业家后来成为了阿拉善SEE的创始会员。

刘晓光去世的消息传出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副会长童书盟写道:“12年前你带领我们走进阿拉善,从此那片荒漠与我们结缘。每年你都拖着病躯,和年轻人一起去种梭梭,而今你种下的树已经枝繁叶茂,大地用绿色为你加冕!晓光大哥,一路走好。”

刘晓光生平

地产圈之外,很多人知道王石,却未必知道刘晓光。刘晓光于1955年2月生于河北定州,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2月入党。刘晓光不仅是京派开发商的代表人物,也是最具有时代标志的地产大佬之一。在风云变幻间,深耕楼市三十载。

在《商业人生》节目中,刘晓光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和任志强、潘石屹之间的故事,以及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犀利点评。

在利益纷争的地产圈,刘晓光始终明哲保身。有一个场景令很多人记忆犹新。2004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孙宏斌舌战群儒,惹得有些人不高兴了,还多亏了刘晓光这个“灭火器”。当时,任志强摆开架势欲“放炮”,刘晓光提醒他说,“咱们不是说好了不批评别人么。”这才让任志强随后的话语变得缓和,甚至颇感委屈地辩解,“我又没点他们的名字。”

在利益于人情并重的地产圈,眼明心亮的刘晓光很少公开批评某人或某事。或许正因为此,才能够被各种不服的任志强尊称为地产的大哥。但在他有感而发、不吐不快的诗句中,出现了多次毫不客气的批评和对体制的反思。

几十年来,刘晓光对地产的关注和忧思从未停止。退休以后,刘晓光也不愿停下来。在他的规划中,退休后要做的事情包括公益、文化、环保等等。

但这些规划还未来得及实现,年仅62岁的刘晓光就在病痛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人生苦旅踱步,终似一缕春风。”是他生前喜欢的一句诗。祝刘晓光一路走好。

参考资料:

《刘晓光:压力最大时真想跳楼》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刘禹彤

《刘晓光的光》作者:小外

综合参考新浪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

刘晓光去世后,各界人士沉痛悼念。摘选部分悼文如下:

怀念刘晓光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 傅涛

他不仅是地产明星、金融家还是首创股份环境业务的领路人,而首创是近十年的环境标杆企业,因此也是中国水务环保产业的先锋,他多次参加E20论坛,发表精彩分享。2010年他与E20一起策划环境世博城,至今仍然对我们解决方案中心的建设有启迪。他发起阿拉善基金,满怀公益的真诚。他始终热情投身事业。惊闻噩耗,深切地怀念他,久久不能平静。

blob.png

我做首创集团顾问三年,做首创股份董事六年,不到半年前还在一起深入讨论环保联盟的事,无数次的相处,他睿智、大气、正气、宽厚,有君子之风。音容笑貌就在眼前。

刘总确实有一股正气和一种真诚,能从地产和金融的漩涡中站立出来,能用心去做公益,而不是像有些人只是作秀。他贯通环保、金融、地产,最早发展湖南区域公司和长江流域模式,环保界许多模式创新源于他。想起来就觉得太可惜了。

半年前最后一次见他深谈,他请我帮助设计环保产业联盟的顶层结构,我因为忙自己公司的事,一早没有认真去做,现在想来,真真对他不住,对他不住。

现在真心对他说声对不起。

满面是泪,不能入睡。祝晓光走好!傅涛敬书

纪念刘晓光

SOHO中国董事长 潘石屹

突闻刘晓光走了。周围的朋友都在惊讶和悲痛中。最痛苦的是他的家人,他的亲人们。我妈妈走了之后的六个月里,我常在噩梦之中惊醒。晓光家人和亲人们的悲伤和痛苦,我想在朋友们的关心和爱护中会得到一些减轻和释放。

那年大概是1992年,我们来到北京开发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刘晓光当时是专管批文的官员。好像是中央又有什么政策,要压缩投资。我们项目批文一直在等待中,我十分着急。半夜一点多钟,我还在北京市计委的门口等着。刘晓光加完班出来看到我,说大冬天的别冻着了,明天下午你来我办公室吧。结果,第二天我就取到了批文。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刘晓光,跟他打交道。

那之后不久,北京市副市长开枪自杀,此副市长当时还兼北京市计委主任,是刘晓光的直接领导。此事抓了一批人。我与一朋友又见到了刘晓光。这位朋友说:“晓光,你怎么还没有被抓呢?”晓光开玩笑说:“就是啊,不应该啊!”

blob.png

又过了许多年,晓光担任首创集团董事长。我们都成了开发商,但交往并不多。

到了2006年,北京市全市上下都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回收了大鸟巢边上一块土地。这个项目叫摩根中心,现在叫盘古大观。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要公开“招拍挂”,我们与首创公司都参加了,参加的还有华远公司。首创出价17亿元,我们出价15亿元,华远出价13亿元。我们与首创都是一次性付款,华远的13亿元是分期付款。现场唱完标后,我们就认输了!

过了几个月,刘晓光突然又被抓起来。社会上纷纷传言,我和任志强也被抓起来了,传的有鼻子有眼。三个竞争对手,本来同行是冤家,莫名其妙被视为一伙的了。我忙让任总出面辟谣。任志强让我出面,去博客上写文章辟谣。他的理由是我的粉丝比他的粉丝多。于是,我就写文章辟谣了。

那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一天,一位领导说,让我配合中纪委调查,把当时招标前后的情况做笔录。我说,刘晓光被抓起来的理由就是“配合调查”。他说,你担心的话,就来我办公室做笔录吧,实事求是的把过程说一遍,你就回去了。于是,我做了中纪委唯一一次笔录,证明我们几家的行为都是合法的。

三个月后,刘晓光被放回家了,但那位副市长再也没有出来。晓光出来后,任志强说,今天晓光出来了,我们一起吃顿饭,给他压压惊。饭桌上,我问晓光在里面多长时间。晓光在桌子下面伸出三个指头。我说,是三个月吗?晓光点点头。我发现他气色很不好,手抖的厉害。

从此,晓光就病了。病的一天比一天重。这是不是在里面落下的病根儿,我不知道。平时不吃药时,晓光的手、脚和头都有些失控的抖动。他就用了一些日本的新药来治病。按规定,这些药费不能报销。晓光又没有钱,我们几个朋友每人出了同样的钱,为晓光凑足了药费。我们公司一位同事说,当了这么多年房地产商,自己竟然连药费都没有?我说:“是真的,他工作的房地产公司是国营全资的,晓光一直清白、廉洁。否则,抓起来了好几次,早就出不来了。”

两个月前,晓光参加一活动,要上台做演讲。他为了防止手、脚抖动,多吃了几片药,于是药物中毒昏迷了。

一个月前,我去医院看望他。医生说,先在外面等一会,我们先收拾一下。等医生收拾好了之后,我换上消过毒的衣服进去。

看到晓光后,我心里一震。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怎么都这样了呢?身上全是管子,他吃力地喘着粗气,在挣扎着。我问医生,他现在似乎醒了。医生却告诉我,没有。

我安慰了一番晓光夫人和女儿,她们都很坚强。

从医院出来,晓光挣扎着喘气的样子,一直在我脑子里转悠。他如同一困兽,也如同卡在小笼子中的大鸟。刚刚知道了他走了的消息,我觉得晓光这只大鸟终于冲破了小笼子,他飞走了,让我们为他送行,让他飞的更高更远。善良、高贵的灵魂一定会飞的更高更远。

无沙尘暴的天空有你-悼念晓光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北亚区总干事长 张醒生

2004春天,刚刚度过“SAS”病毒侵袭的北京又笼罩在滚滚的“沙尘暴”。整个春天,北京隔三差五就会黄沙漫天。大家都担忧北京的未来和将要举办的奥运会。在一个依然黄沙漫天的下午,我突然接到刘晓光的电话,我们虽然认识,但因为他是国企领导,来往并不太多。他在电话里上来就讲:“醒生,看到窗外的沙尘暴了吗?再不采取行动,北京就没法呆了!奥运会也恐怕无法办了,咱们不能这样看着不行动吧?!…”我问他如何采取行动,他说他希望发动一批企业家联合起来,配合政府,动员全社会开始向“沙尘暴”挑战,并问我愿意参加否?我不假思索地表态愿意跟带头大哥一起干!于是,几天后,同样在一个沙尘暴的黄沙漫天的下午,在北京翠宫饭店里,由晓光召集的四十多个企业家聚会,开始谋划在内蒙古阿拉善成立一个治理沙漠的环境保护组织。因为当时有研究指出北京沙尘暴的扬沙60%以上来自阿拉善的腾格里沙漠地区。并且讨论了基本要求,100个企业家每人出资100万(分10年,每年10万),为一个亿,晓光从意大利政府申请配套1000万欧元,也差不多一个亿。用这些钱开始治理阿拉善地区沙漠化问题。争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消除沙尘暴对北京的影响!在场的企业家在晓光慷慨激昂的激励下,纷纷表态参与和支持。张朝阳是最后一个到的,他去爬山了,吃了一嘴黄沙,土头土脸地进到会场。在这次会议上还确定成立了筹备工作组,并约定当年夏天去腾格里沙漠中的“月亮湖”召开成立大会。2004年初秋,成立大会召开,6,70位企业家包括台湾企业家发起成立了“阿拉善生态保护协会”。刘晓光不负众望当选首届会长,王石,冯伦,还有我和其他几位企业家当选为第一届执行理事会成员。自此,阿拉善生态协会(SEE)蓬勃发展、十几年过去了,不但在北京奥运会前,沙尘暴基本不再成为大的环境问题。SEE也已经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企业家群体环保组织。而这一切最早都来着一个人的激情-刘晓光。”

自从得知晓光病重住院后,一直为他祈福,希望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再到沙漠去打滚,去读诗、去看沙漠落日余晖……。可是,晓光兄还是走了[流泪][流泪][流泪]。晓光人虽然走了,但晓光在世界上留下了一个永恒的SEE环保组织机构,他在九泉下当含笑看到北京已经不再有沙尘暴的威胁了。他2004年的激情已经变成阿拉善和北京的永恒!谢谢你!晓光兄!愿你在天堂里没有沙尘暴只有诗!---谨以此小文悼念刘晓光。

刘晓光的光辉

万通控股董事长 冯仑

惊悉晓光兄突然离我们而去,内心的悲痛,难以言表。此刻,心里有特别多话想说,想跟晓光说,想跟朋友说,也想跟自己说。

晓光的生命虽然停止在了 62 岁,但他带给我,带给企业,带给阿拉善,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温度和痕迹,会永远存在。

晓光是一个永远要燃烧的人,和那些在大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一样,他总会把自己的生命投射到外部世界,投射到他人身上,投射到企业身上,投射到自己关心的社会事务里,投射到时代的潮流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生命的光辉。

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微小的自己,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家人,其实他们也需要被投射、被关怀。遗憾的是,在当今这个年代,像晓光这样在所谓大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所以在想起晓光的好的时候,也为他只想着大家而忽略了自我、忽略了家人和身体而感觉到有些惋惜。

晓光的光辉,在于他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给予别人太多的关爱和感动。

晓光当过兵,当兵的时候就是个好战士,当他把他的诗集送给我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朝气,且奋发向上的战士形象。

这个战士一边奔跑,一边歌唱,沿途所到的每一个地方,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所拥有的每一次感动,都成为了他的诗篇。他的战士情怀和他的诗篇一直充满着、影响着他的内心,使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是为官、经商,还是为社会做公益,都延续和践行着自己最初的激情和诗意。

晓光为官时,做的官不算大,但也不算小,至少在计划经济的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他当时做过北京市计委的副主任,我们之前就是跟计委打交道才认识了晓光,但从认识他第一天就感觉到他不是一个官僚,他也不会用为官的那套标准程式和语言把你拒之门外,更不会用官僚的那种目光去审视你,他会设身处地地替你着想,帮你解决问题,关心你的项目和企业。

所以从第一天开始,我就觉得这个官是有温度的,他的温度不仅体现在与你四目对望的时候,当你转身离开,你仍然会感觉到你的背后有阳光,有温暖。

晓光从商时,他又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射到了国企的改制和发展中。他接手首创时,首创还是一个非常虚弱的企业,除了负债之外没有太多的资产,但晓光愣是让这个摊子死灰复燃了,使首创在短短的十多年里成为了一个令人尊敬的新型国企。

在从商的这十多年里,晓光和我们打交道越来越多,他每次提起首创的时候,比民营企业的老板说起自己的公司还要兴奋。有时候朋友们会跟晓光调侃:「这是你们家的事吗?哪来这么大劲呢?」

这时的晓光总会沉吟一下,然后说:「不管是不是我们家的事,我在这儿,就是我的事。」这又体现了大时代中英雄人物所具有的那种一往无前,那种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的优秀品格。

晓光在首创投射的精力和智慧,还有对自己身体的消耗都太多了,除了财务报表的数字之外,他并没有得到太多企业本身所给予的温暖和祝福,但是他仍然义无反顾,尽心尽力地去做这件事情。所以,企业仍然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一个事业,首创也仍然是他生命当中最让他激动的一个战场。

因为首创的原因,也因为晓光诗一样的情怀,他最终在阿拉善被漫天的尘沙所打动。当他跪在沙丘上,捧起黄沙时,他的心彻底被打动了。那一刻,他的泪和诗,以及他面前的风和沙,交融在一起,已经分不清哪个更多,哪个更有力量,哪个更清晰。

在这样的情景下,他只有一个誓愿,那就是要把生命最有激情、最有价值、最有冲动的地方留给环保事业,留给碧水蓝天。

于是晓光把他最后的光辉都投射到了民间环保事业当中,带着我们创办了阿拉善。如今,阿拉善这块土地上凝聚了所有企业家对民间环保事业的心血,也成就了目前中国最大的民间环保机构。

同时,晓光不计个人得失,践行新的理念,接受新的挑战,服从规则的安排,十分高兴地把自己关在了制度的笼子里。

我有时候会跟他打趣,说晓光这辈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阿拉善 SEE,其他的事情可能过后就被淡人忘了,但「阿拉善SEE」会和「刘晓光」这个名字永远连在一起,他的墓志铭会是:刘晓光——阿拉善 SEE 的创始人。

今天当我们告别晓光时,特别是在看他投射到社会上的光辉时,我们想到的是他未尽的事业,这份事业就是我们要继续用企业家精神去守护碧水蓝天。

唯有将阿拉善的环保事业坚持下去,推广开来,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才能够让晓光的光辉成为我们企业家的光辉,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辉。也只有这样,才足以告慰晓光。

我们想对晓光说,你放心地去吧,有你的光辉,我们不会停步,我们会在你的光辉的照耀下持续地进步,永远地前行。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