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两会代表建言献策垃圾分类 建设美丽中国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北京、天津、上海等46个城市作为重点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目前,12个城市已有垃圾分类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24个城市已出台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如何推进垃圾强制分类建言献策,希望加快推进解决垃圾分类难题,建设美丽中国。

  适时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立法

  尽管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但是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并没有针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针对性措施。

  根据201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但是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没有做出规定。

  为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九三学社中央建议,适时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立法工作,并推动相关地区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提供法律依据。

  “垃圾分类制度必须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九三学社中央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应着手研究制订相关配套政策、出台指南或指导规范,为垃圾强制分类提供技术指导。

  “将垃圾分类作为一个产业链来抓”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方案》提出,逐步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主体纳入环境信用体系。

  但是,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看来,目前,多数试点城市建立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收费制度,因为体制不健全、收费标准不科学、征收主体不明确和公众环境意识较差等诸多障碍,尚不能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全国两会期间,陈晓红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收费制度》提案。

  陈晓红建议,“分步骤、分层次、有目标”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收费制度。一是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培养公众环境意识;二是优化相关收费措施,明确费用征收主体,扶持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三是建立阶段收费机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促进垃圾分类处置收费制度可持续发展。

  “其实,政府只要将垃圾分类作为一个产业链来抓,在制度设计、政策引领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这个工作就完全可以推开。”陈晓红说。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