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因地制宜 探索广州特色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广州市是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2012年起全面推广实施垃圾分类处理。2015年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荣获联合国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范例奖。一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分类模式上,广州以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模式为主,多种分类投放模式并存的形式,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

    近日,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带队调研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城管综合执法工作。记者从调研活动中获悉,广州已基本完成了城市管理的顶层设计,着眼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方法和手段。

    在垃圾分类方面,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努力,广州已经逐步建立起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完整体系,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和广州特色的垃圾分类路子。

    南华西街

    因地制宜全街实行

    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市长温国辉专程来到南华西街调研垃圾分类工作,该街道于2011年开始试点推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直走在全区乃至全市的前列,2012年德和新社区试点垃圾不落地,成为广州市垃圾分类范本之一。

    据介绍,南华西街在总结德和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134月起在西片6个社区连片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并于2014年年底实现全街推广,居民群众支持率和参与率超过80%。结合辖内居民实际,实施定时定点的社区,住户一般在上午06300830、傍晚17302000两个时间段内自行将生活垃圾投放到就近的分类收集桶,而针对流动人员早出晚归的特点,部分社区则制定投放时间为傍晚18点至第二天早上的830分。在非投放时段,街巷、大院、小区都没有设置垃圾收集容器,而是摆放塑料花卉点缀环境,在投放垃圾时间段才放置分类收集桶,环卫工人及时清运满桶,保持社区环境卫生。植根南华西街的优良传统,老居民归属感强,垃圾分类的参与程度较高,目前大部分居民已适应在规定时间段自觉下楼投放垃圾、其余时间自行把垃圾暂存家里,楼梯公共走道基本上没有垃圾遗漏的污渍和异味。社区基干义务参与社区事务管理,至今仍保持着每周每户自觉清洗街巷的习惯,进一步保持卫生环境整洁。

    珠光街道

    分类综合减量站

    进行垃圾二次精细分类

    市长温国辉还调研了位于江湾桥下的越秀区珠光街江湾资源回收垃圾分类综合减量示范站,详细了解该站的运作情况。

    20149月,经越秀区协调,从建设水务部门下属清理下水道污泥作业工区的江湾桥下西北侧的作业场所划出约500平方米场地给珠光街作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使用。经过区城管局、珠光街道办事处的配套建设,成为珠光街江湾资源回收垃圾分类综合减量示范站。

    现场看到,该站设置了餐厨垃圾收集、废玻璃收集和废木材收集区、餐厨垃圾二次精细分拣设备区和有害垃圾收集临时存放区,配备了5台精细分拣设备,供珠光街道使用,珠光街道环卫站负责日常运作管理。

    该站每月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废玻璃288吨、废木材594吨,每月开展餐饮垃圾二次精细分类资源化利用200吨,以上全部可以做到服务全街。

      此外,荔湾区西村模式探索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工作机制。海珠区在新港街轻工学院试点“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的海珠轻工模式,通过智能管理与激励系统推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促进社区垃圾减量与资源利用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广州特色

    每条街道至少设置

    一个废年花收集点

    该市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分类运行管理体系。全市共优化分类收运线路978条,重点规范餐厨垃圾分类收运转运点655个。对废弃年花年桔实行分类投放收集处理,每条街道至少设置一个收集点,全市共设置收集点554个,近四年来花木、花泥、花盆收集量达1.6万吨。

    在越秀、天河、黄埔、番禺等区开展餐饮垃圾统一收运处置试点工作,日收运处置约200吨,餐桌上的垃圾摇身一变成为了可再利用的化肥饲料等,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大力遏制过度包装和白色污染,在95%的星级酒店客房摆放减少使用一次性客用品环保提示卡,并将减少使用一次性客用品纳入绿色饭店评选指标体系。

    建立有害垃圾临时储存库,避免有害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截至目前共收集处理各类有害垃圾约108吨。完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全市36个镇已全部完成一镇一站(压缩站)建设,6268个自然村基本建成了1个以上生活垃圾规范收集点。在全市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运输车辆上加装GPS设备,严格联单运行管理。

    创新做法

    引导社会力量进入

    低值可回收物市场

    广州市还探索建立社会资本参与机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引导社会力量进入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市场,鼓励街镇探索和完善企业参与街道垃圾分类的有效模式,使企业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从2014年开始,因地制宜在越秀、海珠、荔湾、白云、花都、增城等区开展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工作对接,由供销合作社企业进行市场化收购,利用垃圾收运系统运输低值可回收物,费用由回收企业与政府共担,畅通了垃圾分类、回收、分拣、处理、利用的渠道,如构建了定点回收集中储运分选清洗厂商利用的废玻璃回收循环利用模式,累计年处理能力达20余万吨;建成废木质回收处理中心4个,覆盖5个行政区,年回收处理能力超过20万吨。

    下一步,广州市还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立法工作。


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