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可复制推广的上海垃圾分类“松江模式”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生活垃圾的分类减量效果,往往被用来作为衡量城市管理水平的标尺。针对垃圾分类工作,上海市松江区各街镇各部门勇于创新、集思广益,先后形成了文明创建“一票否决制”、街镇绩效考核制、垃圾处置价格调控机制、考评通报制度、政府奖励补贴机制等,因地制宜形成了如湿垃圾“一镇一站、一村多点”的微循环就地处置模式、废品回收“五个统一”“五个公开”的服务标准和拾荒人员加盟签约模式等,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多年来,该区垃圾分类工作一直在全市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完善,获评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区,连续四年在市相关工作考评中名列前茅,不久前,松江区代表上海市参加了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和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承办的全国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衔接”工作交流会,该区垃圾分类工作受到了参会人员一致好评,被与会专家称赞为可复制推广的“松江模式”。

    回收价格合理

    培养居民习惯

    纸张、废金属、塑料品、废旧衣物等,作为生活垃圾中的低价值物品,回收率始终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而在该区的许多街道上,一间间绿色的交投站专门回收废品,居民们都知道要将垃圾分好类送到这里可以卖钱。

    2014年,该区针对生活垃圾中的低价值物品,培育了由环卫服务公司和社会民营企业共同组建的上海净通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建立和规范废品回收体系。交投站从居民手中回收进来的废品直接装车,运至区级资源回收物流中心进行分拣、打包。小区居民的废品量少利润低,花费的人力物力很多,许多公司都不愿意接收。该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有区政府的专项补贴,所以回收价格是松江最高的,居民自然就愿意过来卖废品。

    目前全区内已有6个街镇设有交投站,一些尚未建立交投站门店的街道,也都由净通公司安排员工到小区里收垃圾,有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其他私人打包站的垃圾回收量从每天20吨减少到7.8吨,而该公司交投站的回收量已增至每天28吨左右。

    近几年来,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存在回收队伍和站点的无序管理、环境脏乱差、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等问题,该区通过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实现了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清运体系两网协同,为确保可回收物进入安全、环保、规范的再生利用渠道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低价值废品回收工作得到了市民的热情参与,也增强了政府和企业的信心。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培养日常分类习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回收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既监督又宣传

    做实自觉分类

    在松江工业区内的一家企业里,市民巡访团团长张玉华正在进行突击检查。缺少一类桶扣5分,分类桶外观不净1分,正确投放率未达70%3……”张玉华根据手上的《松江区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日常考评标准表》对这家企业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打分,随后又前往下一家企业。张玉华负责几十所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菜场和企业的生活垃圾分类检查工作,我们巡访团有五六十人,分为18个小组,一年检查4次。今年市民巡访团计划检查1679家,我要在各小组检查的基础上再进行一轮抽查,所有的扣分项都会拍照留存。

    2012年下半年开始,区绿化市容局委托市民巡访团对各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进行检查。这项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很有必要。张玉华回忆起刚开始检查的时候,许多企业都对垃圾分类的工作抱有疑问,为什么垃圾桶破了需要我们自己采购?哪些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有毒有害垃圾?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现在,张玉华欣喜地发现许多企业和单位开始将生活垃圾分类贯穿到日常生活中了。一些企业会搞垃圾分类竞赛,也很欢迎我们去检查。

    区垃圾分类办负责人表示:“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管理,能够对全区垃圾分类找不足、提建议,使我们对问题能够早发现、早整改、早解决。市民巡访团成员来自社会各界,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既当‘啄木鸟’,也做‘报喜鸟’,积极主动地向市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垃圾变废为宝

    村民拍手叫好

    摁下按钮,机器轰隆隆地转起来,垃圾被一台“大家伙”快速吞吐处理,摇身一变成了“有机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泖港徐厍村里上演。泖港作为浦南水资源保护的重点乡镇,去年8月拟定了徐厍村作为湿垃圾处置站的试点村。处置站选址在村原废弃的蘑菇房,区域范围1.5亩,房屋占地200平方米。原来破旧的房屋经改造维修后,焕然一新,并以最短的时间跟进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大家克服种种困难,短短半个多月,基础设施就建设完成。

    徐厍村常住人口2650人,3.3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盖有4个垃圾房,年均垃圾量561吨,日产垃圾平均40桶。生活垃圾一般都采用户定点、保洁员垃圾收集、志愿者辅助分拣,镇统一收集的方式进行处理。湿垃圾处置站投入使用后,收集的湿垃圾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置发酵,变成干泥巴状、无臭味的有机肥料,这种环保营养的有机肥,能够使土壤肥沃。第一次分发到户时,村民们纷纷赞道:原来这家伙还有这本事,垃圾做出了肥料,垃圾真变成宝了!

    为了促进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村委会趁热打铁,安排工作人员将有机肥按份分装,再由保洁员到每户拖运垃圾时向农户“以肥换湿垃圾”的方式进行置换。村民们每天都会把分装好的湿垃圾放在垃圾桶里,等待保洁员“换宝”。湿垃圾处理点的设立,降低了处置垃圾的运输成本,同时也有效抑制了垃圾运输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规范有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

         全区日均处理生活垃圾956.57吨,垃圾分类累计覆盖家庭42万户,居住区(村)609个,实现了居住区、学校、菜场、行政机关基本全覆盖。410个小区、5座菜场获得上海市垃圾分类达标称号,其中190个小区、2座菜场获评市级示范


来源:松江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