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潜江:垃圾分类“大时代”下提升城市文明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近年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相继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垃圾分类,不仅能够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在垃圾分类的热潮下,潜江积极推行先行试点,推动末端项目建设,在垃圾分类储存、投放、搬运、处置等全链条上不断探索,为全市推广垃圾分类形成经验。

先行试点

智能系统引导垃圾分类规范管理

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是垃圾分类得以快速推广复制的基本准则。

5月20日8时许,记者在市税务一分局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看到,居民刘奶奶带着一灰一绿两个垃圾袋来到小区内的智慧垃圾分类亭,将装有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的绿袋扔进了绿色垃圾箱,装有烟蒂、纸盒、卫生纸等垃圾的灰袋则被扔进了灰色垃圾箱。

刘奶奶告诉记者,小区建立了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居民只需站在机体前,通过扫码、按钮、自动开箱、投放,就能实现将不同的回收物投放至不同的箱体内,分类箱则会根据居民投放的物品自动测算称重并换算成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生活用品。

2018年1月,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盛世东城和政府小区率先推行垃圾分类先行试点,直至2019年底,全市共选取15个党政机关和5个居民小区作为试点单位,并圆满完成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化运营,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强制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9.1%。

随着全市上下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注度和支持率大幅提升,我市陆续启动垃圾分类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居、进家庭等“六进”现场观摩会,以垃圾分类各领域、各环节演示为导向,引领全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新风尚。

摇铃服务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迈向精细化

在周矶办事处雷潭村,一阵阵熟悉又清脆的铃声唤醒了整个村庄,村民们习惯性的将自家垃圾投送到转运车里……

2018年,潜江在全省首推农村生活垃圾“四类去桶直分法”,农户将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进行沤肥、变卖处理,不可腐和有害垃圾由村级保洁员上门转运,并在垃圾集并点进行第二次分类处置。

据介绍,目前,我市配备了605余辆电动垃圾收运车,保洁员每天定时上门摇铃,集中按照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在基础较好的试点村屋后修建沤肥池,引导农户将瓜果类、剩菜剩饭、蒿草类等易腐垃圾投入堆肥池发酵,自然降解作为农家肥,垃圾量减少47%。

针对有毒有害垃圾,我市还出台了有偿收集兑换机制,在全市乡镇范围内设立可回收垃圾网点和有毒有害垃圾兑换点18个,截至去年底,共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农药袋1339792个、农药瓶191852个、灯管7996根、灯泡1297个、废旧电池1146个,兑换洗衣粉2万余袋,充分调动了农户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眼下,潜江市23个区镇处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160余个村推行“去桶化”和垃圾分类,21座乡镇垃圾压缩站加强运行维护,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无害化。

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渐成共识。通过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再回收,村庄变得干净又美丽。

末端处置

加快设施建设打通垃圾分类闭环

垃圾前端分、末端混,一直是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尽快完成末端分类处置设施建设是打通生活垃圾分类形成全链条闭环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12月,我市以政府购买服务,按吨计费的形式,建成一座日处理3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厂,投用6台厨余垃圾专用车辆,试点小区和试点党政机关实现了厨余垃圾分类收运模式。目前正针对餐饮服务行业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按街道整体推进厨余垃圾收运、处置工作。

来到位于总口管理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现场,记者看到,施工队伍正加班加点作业,将疫情耽搁的工期赶回来。

目前项目建设进度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1%,计划12月中下旬可以投入运营,届时,我市所有其他垃圾将全部运来这里,通过焚烧转换为电能。” 据市城管执法局驻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部代表汪海涛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可以实现年处理垃圾量21万吨,年发电量5000多万度。

今年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年份,也是我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启动之年,在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之时,我市将按照“创文”的总体要求,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力争早日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提升我市城乡人居生活环境。

潜江新闻网记者 曹以成

往期热门

编辑|徐杨

编审|杨红

值班总编|魏冰晶

来源:潜江新闻网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