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厨余垃圾不出村”!广州今年计划推进200条农村垃圾分类样板村建设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成广聚 吴镝锋

8月24日, 广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场观摩会在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召开,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涉农七区城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市供销总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代表参会。通过现场会,花都对外展示了农村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技术。据悉,广州今年计划推进200条农村垃圾分类样板村建设,市城管部门在会中建议采用三种模式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

8月24日,广州市花都区在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场观摩会上展示农村垃圾收运 通讯员供图

多种模式实现“厨余垃圾不出村”,广州花都列入"示范区"

根据广州城管部门2020年7月发布的广州市终端生活垃圾组成和性质分析,厨余类有机易腐垃圾占广州存量生活垃圾比例55.04%。这意味着如果能将厨余类有机易腐垃圾“应分尽分”,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便“成功一半”。在现场会承办地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目前正积极落实“厨余垃圾不出村”工作。

据悉,该村此前多采用就地挖坑填埋沤肥、密封生态箱日照发酵等方式对村内收集的厨余垃圾进行就地处理。2020年起,该村引进更先进的厨余垃圾微生物处理设备,可在2个小时内利用微生物菌剂对厨余垃圾实现高效分解,过程不产生污水和废气。从竹洞出发放眼全花都,该区已在2020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

目前花都正对全区188条行政村(1208条自然村)全覆盖、一体化、系统性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建立完善资源可回收系统,解决可回收物收运最后一公里问题;因地制宜突出农村厨余垃圾不出村特色,开展“厨余垃圾不出村、不出镇”活动,采用“家庭+种养+回收公司+无害化收集点”联合分类、分流、分解方式,在果园设置沤肥坑、沤肥缸、沤肥桶,在集中点设置太阳能生态箱、微生物设备等,探索出农村厨余垃圾处理新模式,打造花都品牌。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新引进的厨余垃圾微生物处理设备 通讯员供图

在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也有原生态的就地挖洞沤肥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 通讯员供图

广州城管建议三种模式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

记者从现场会获悉,广州现有涉农7个区65个镇街1144条行政村,今年起截止到7月份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总量约为123万吨,月均产生量约为17.6万吨。相比城市,农村生活垃圾成分简单、垃圾量较少、处理空间较大。从2019年至2020年,广州共创建100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预计2021年广州还将推进建设200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样板村。

根据会议通报,广州市城管部门结合广州市农村分布实际,建议广州可分为三种模式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对城镇化率较高、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行政村,可以参照城区标准建设定时和误时投放设施,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对民宿、农家乐、观光旅游业较为发达的行政村,可以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协调推进,建设集宣传、收集、暂存、资源回收于一体的综合性垃圾分类设施,推行绿色餐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对城镇化率低、人口较少、远离城区的行政村,可以实施就地分类减量处理、村与村合并建设收集点(压缩站)或定时上门收集生活垃圾。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施沛霖

来源:羊城派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