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铜山区高标准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杆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徐报融媒记者 宋新 通讯员 周通

按照“无废城市”建设和省、市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铜山区城管局联合棠张镇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浓厚。同时加大投入,保障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备齐全,有机易腐垃圾处置终端建成运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置”的分类体系基本建立。

强化宣传教育 营造浓厚氛围

铜山区城管局联合棠张镇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和培训教育,增强村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逐村召开动员大会,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垃圾分类意义。每村配有垃圾分类宣传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入户宣传及垃圾分类投放过程的答疑、指导等。

以户为单位共发放垃圾分类操作指南20000份、垃圾分类宣传彩页20000册,制作上墙宣传板1000块,悬挂条幅、喷涂墙体标语200余条,开展进村宣教活动50余次。

利用学校这个切入点,从娃娃抓起。发动组织青年团员、少先队员,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行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

加大新闻媒体报道力度,宣传先进典型,推动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反复的宣传引导,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及投放准确率显著提高。

加大投入力度 配齐设施设备

2017年,铜山区选定棠张镇开展镇村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对收运体系进行运行。

一方面,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三个到位。组织制度到位,区委、区政府将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工作列入区对镇考核体系,区、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基本形成;经费保障到位,区、镇两级财政保障支持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设备人员到位,综合村庄片区、人口居住密度等因素划片建设了日处理能力3吨、2吨、0.5吨的3处有机易腐垃圾处理中心,均配备24小时微生物发酵装置,其中铁营片区配套建

设了大件垃圾和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有毒有害垃圾暂存中心。目前,全镇共购置户用分类垃圾桶32000个(每户两个)、村内分类收集垃圾桶2000个、垃圾分类收集亭30个、垃圾分类运输车20辆(17个行政村每村1辆、镇区3辆)。

另一方面,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实现三个覆盖。市场化保洁实现镇村全覆盖,镇区道路、街巷、公厕以及村庄内外全部实现市场化保洁,覆盖率100%;垃圾转运实现城乡全覆盖,“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建立健全,垃圾转运率及无害化处理率始终保持在100%;长效保洁实现村庄全覆盖,实现村名、保洁制度、保洁员信息“三公示”,实现“户有垃圾桶、组有保洁员、自然村有垃圾收集容器、镇有垃圾车”,实现常态化保洁。

创新方式方法 实现长效管理

铜山区城管局充分考虑到各种垃圾分类的难度及居民投放垃圾的便利性,创新分类方式方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事半功倍。

农村地区可回收卖钱的废铁、烂铜、纸箱等基本上在农户层面就可回收利用,剩余的垃圾就分为可堆肥与其他垃圾两类,镇里给每户发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两个30L小桶。厨余垃圾通过有机易腐垃圾处理中心24小时变成有机肥,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

根据村庄规模及居住密度,每个自然村选取2至4处集中收集点,每个收集点均设有公示牌,公示收集时间段及收集区域的户主姓名。收集员在收集时间段用小喇叭通知区域内各家各户来倾倒有机易腐垃圾,周而复始,村民养成了定时定点投放有机易腐垃圾的好习惯。

创新资源化模式,让垃圾变废为宝。有机垃圾经24小时处理制成的有机肥料用于农田、菜地施肥,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看到垃圾变废为宝,也极大提升了分类的积极性。其他垃圾还按以前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大降低了运输费用和无害化处理成本。

同时,创新激励机制,实现长效管理。对农户分类设立积分银行,每户发放一张有机垃圾积分银行卡,农户达到标准的积分一次,一次积2分。每月积分分为60分、50—59分、40—49分3个档次,进行月奖励,每季度、年度还有额外奖励,极大提高了老百姓垃圾分类的热情,镇政府还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镇对村考核、镇星级户评选标准等。

目前,反复的宣传、环境的改变、垃圾的成肥,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垃圾分类习惯、爱护环境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点滴的改变助推农村整体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源:徐州日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