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海沧表彰首批垃圾分类精品小区和示范村下周起全面开展垃分执法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垃圾车上门收运,方便村民投放垃圾,村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城管人员上门开具整改通知书。

  厦门网讯 (文/图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辉 通讯员 曾逸菲) 垃圾分类做得好,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10日,海沧表彰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小区和示范村,5个小区、4个村居上榜。今后,海沧将通过“比学赶超”,推动各村居、各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这些精品小区、示范村将越来越多。

  记者了解到,下周起,海沧将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执法工作。居民垃圾不按照规定分类,执法人员将上门执法,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管理。

  分享好经验

  表彰首批精品小区和示范村促垃圾分类“比学赶超”

  10日上午,海沧区召开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例会,43个社区、村居负责人参加。“垃圾分类是覆盖面最广的群众工作,村居一把手要担起这个责任。”海沧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会上表彰了首批区级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小区、示范村,同时小区、村居的代表就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经验分享。“上门收运不是简单看居民投放垃圾,而是要一一检查他们手中的垃圾是否分类,对做得不好的,我们就手把手示范。”温厝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兴祥社区介绍了青春海岸小区的“物业清洁队”模式。小区垃分指导员、督导员、物业楼管和保洁人员共同构建生活垃圾分类闭环管理模式。在非督导时间,小区组织垃分保洁巡查专员、转运专员和清洁专员,每隔一小时巡查各投放点,及时解决问题。

  天湖城小区介绍了全市率先试点定时定点投放所取得的成效;凤山社区分享了“厨余破袋”投放经验做法,做好源头管理。

  此外,例会上还要求垃圾分类不到位的社区剖析说明问题,并做整改汇报。今后,针对个别社区、村居工作开展不力且多次考评排名靠后的,负责干部须在专题会上做出说明。

  取得好成效

  “一村一方案”改善人居环境带动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首批精品小区、示范村,海沧通过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撤并提升,不少村居在垃圾分类工作上也取得良好成效,助力乡村振兴。例如,莲花社区和东埔社区先后在市级考评中获得满分。记者也随机探访了海沧部分村居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

  在新阳街道一农社区,早晚两个时段都有一辆载着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的三轮车,播放着音乐缓缓驶入村庄,挨家挨户收集垃圾。听到音乐声,居民就从家里拎出两袋垃圾,经收运员确认分类准确后,再分别投进两个垃圾桶。收运后,这辆三轮车开到村口,车上垃圾不用落地,就与垃圾运输车无缝对接。“以前垃圾混装并倾倒在村道边,久了就会引来蚊虫和老鼠。垃圾分类后,那些脏乱现象都不见了,我们村民走出门,感受到了更好的环境,心情都更好了。”一农社区居民庄宝治说。

  东孚街道凤山社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从原来的22个减至5个。街道负责人介绍,刚撤桶时,一度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后来经过入户宣传以及城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这种现象大大减少。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居民也渐渐习惯。垃圾直运后,二次污染少了,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家也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大力支持。随后,东孚街道其他村居以凤山社区为模板,根据每个村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村一方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将原有的711个投放点减至90个,并实行每天两趟上门收运。

  海沧区垃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质,吸引更多游客到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推广好模式

  分批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全区开展垃圾分类执法

  垃圾不分类,城管真的上门了!海沧生活区个别居民不按要求分类,已经收到城管执法人员上门开具的执法通知书。这些执法人员来自海沧区城管局市容中队垃圾分类专项执法小组。10日,该小组负责人也在会上汇报了专项执法情况。副组长高勇记说,除了注重宣导,还将进一步加大巡查执法力度,以执法促进管理,提升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标准。

  海沧区城管局负责人介绍,已要求其他中队按照市容中队模式,成立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组,联合街道开展日常执法检查,提高执法效率。

  目前,海沧发布了公告,从本月15日起,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执法工作。接下来,将通过市、区、街道三级的考评情况,梳理所有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的小区将予以授牌,做得不好的将引入执法处罚。此外,每个街道将分批选定相对成熟的小区推行定时定点垃圾投放模式,逐步推广这一模式。

  【光荣榜】

  首批“海沧区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小区”:嵩屿街道天湖城、新阳街道青春海岸和兴旺广场、东孚街道佳鑫花园和过云溪一组团。

  首批“海沧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嵩屿街道贞庵村、海沧街道温厝社区山后社、新阳街道祥露社区、东孚街道凤山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

来源:厦门网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