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5大关键词,揭秘垃圾分类行业那些事儿!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导语

2021年环卫市场已收官,随着多个政策的爆发及项目市场体量的增长,垃圾分类领域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过去一年,全国垃圾分类市场的发展同样红红火火,垃圾分类网为大家带来了五大热门“关键词”,解读行业热点。


1

//  政策红利


2021年,我国加快完善关于垃圾分类的立法,超过30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最新的垃圾分类法规条例,涉及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各个环节,如安徽省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河南省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探索开展垃圾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福建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国家层面也先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对1”交流协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等政策,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提升46 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将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补齐城乡垃圾分类建设中的短板。
 
在政策驱动下,行业升级已现端倪。据相关数据显示,以上海模式向全国城市人口推广,中国分类垃圾市场规模将超过1960亿元,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2

//  新机遇


2021年,各地通过立法保障、财政支持等方式创新垃圾分类市场机制,加速垃圾分类市场化进程。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推进“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及后端处理将迎来更加有力的市场发展环境。

 

在推动市场投资上,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75亿元,支持各地污水处理、污水资源化利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城镇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建设。

 

此外,安徽省9月份出台垃圾分类新政,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PPP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改造和运营。“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城镇环卫设施建设规划投资将超166亿元。


西安市从2021年开始到2023年将每年拿出5000万对分类示范区、示范片区、示范单位创建等工作推进成效显著的区县、开发区进行奖补,积极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云南也将投资约237.00亿元,用于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厂、厨余垃圾处理厂,新增及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设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整治等。

 

在政策驱动下,行业升级已现端倪。据相关数据显示,以上海模式向全国城市人口推广,中国分类垃圾市场规模将超过1960亿元。


3

//  新模式


随着垃圾强制分类时代的到来,各地在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处理上也因地制宜地探索出各种模式。

 

浙江杭州:东湖模式

 

“AI+无人化”高效分类回收处理体系,形成了全类型、在地化、资源化的“东湖模式”。浙江着力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数智体系和综合应用场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系统性变革,以数字技术赋能垃圾分类的“东湖模式”开创了街社垃圾全类型、在地化、资源化处理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早日建成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的处理体系、实现“无废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广东珠海:“企业宣传考评并行”模式

 

在珠海市《高新区2021年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攻坚方案》中,“建立‘新’机制”被视为首要工作任务,为规范管理高企业垃圾分类工作,珠海市建立起“宣传考评并行”模式,形成企业监督体系,高效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

 

山东费县:费县模式

 

临沂市费县聚焦城市社区生活垃圾,构建智能分类收集体系,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3+3”模式,并成功构建了政企合作处理体系、政民互动管理体系、智能分类收集体系等。

 

吉林长春:长春模式

 

吉林省长春市作为全国46个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基本建立“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不落地收运、就地就近处置、两网融合收集”等具有长春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4

//  常态化


2021年,我国各地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在深化,17.6万个小区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覆盖居民9100万户,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97.1%。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正加快从46个重点城市向全国30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推进,将持续推动我国生活垃圾集运、分类、回收处理等专业设备的需求。随着垃圾分类市场空间的释放,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全社会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水平。

 

从住建部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大中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厦门、宁波、杭州、苏州、青岛等地先行先试,已逐步探索出有效的垃圾分类模式,在垃圾源头减量、生活垃圾资源化方面又上新台阶。


5

//  两网融合


“垃圾分类+两网融合”仍然是未来垃圾分类市场发展的一大方向。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随后,广东、北京也先后公布了《关于加强本市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的意见》。其中同样提到了要促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2021年8月4日,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生态空间建设和市容环境优化“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强调要完善“两网融合”回收体系,推进包装物、一次性物品和湿垃圾等源头减量,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率达到5%。


目前,我国各地正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并实施市场化运作,不断扩大两网融合体系建设覆盖面。从2020年开始,垃圾分类市场的招投标已经有了典型的“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形式,2021年1月25日,上海市青浦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再生资源(两网融合运维)项目正式成交,合同总额超1.3亿元。

 

两网融合在各地区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需破解的难题,如:两网数据融合程度上有待提升、企业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且补贴匮乏、配套网点建设不足等问题。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