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垃圾分类工作者的坚守和付出让厦门更加文明洁净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新闻页-台海网]

台海网1月3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在厦门,垃圾分类已成为城市绿色生活时尚。短短几年间,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骄人成绩,打造出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这离不开广大垃圾分类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而他们的故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春节,许多人选择留厦过年。这意味着,即将到来的牛年春节长假,厦门的生活垃圾将比往年大幅增加,垃圾分类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此外,针对冬春季节的疫情防控,垃圾分类工作者和广大环卫工人也承担了重任——按照我市环卫部门的部署,环卫工人不仅要在作业流程中做好自我防护,还要强化消杀流程,并实行全过程监督。

为了响应疫情防控号召、保障城市良好运行,许多垃圾分类工作者纷纷决定留厦过年。本期家访,记者走进这些坚守一线的垃圾分类工作者家庭,聆听他们留厦过年的故事与打算。

“涉疫垃圾清运春节我也在路上”

出镜家庭

蒋利,46岁,四川人,厦门驿鸿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危货运输车队押运员;文超琴,44岁,四川人,保洁员。

新年愿望

希望父母身体健康、儿女快乐成长,也希望早日在厦门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家。

本报记者林钦圣(中)采访蒋利和文超琴夫妇。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林钦圣 图/本报记者张江毅)走进蒋利的家,冰箱上放着几盆绿萝,叶子绿油油,柜子上囤了一些米和油。“选择留厦过年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这些生活必需品。”妻子文超琴补充说。

“今年虽然不能回四川老家过年,但是该有的年味却不能少。”话音刚落,蒋利就带记者跟随文超琴走到阳台。抬头一看,阳台上已经挂上了五六块腊肉。“四川人过年,腊肉不能少。”文超琴说,腊肉的制作过程不算难,难的是时间沉淀下来的风味。“厦门的盐矿物质比较多,而且颗粒大,腌出来的肉格外香。”蒋利说。

记者注意到,厨房的灶台上有一瓶刚开封的郫县豆瓣酱。“这是前几天大女儿从四川老家邮寄过来的。”谈起女儿,蒋利一脸自豪。蒋利说,大女儿在成都念大学,成绩不错,时常跟自己交流大学生活的感想。“我们还有一个小儿子,正在念初三,马上要中考了。”文超琴补充道。

这不是蒋利和文超琴第一次在厦门过年了,蒋利告诉记者,公司非常照顾他们这些非厦门市户籍员工,“工会每年都会发放米、油、洗衣液等春节福利,春节期间值班,公司也会为我们准备泡面、八宝粥、饼干等物资。“作为危货运输车队的押运员,蒋利从2020年3月起,负责涉疫垃圾的闭环转运工作。蒋利说,他主要负责思明区和湖里区七八家定点隔离酒店。“每天出车2趟,早上大概4点多就要出门。”文超琴语气中有些心疼。

像蒋利一样从事隔离酒店涉疫垃圾收运工作的人员,在公司里还有30多位。这些工作人员实现了隔离酒店涉疫垃圾与其他垃圾的物理隔离,闭环转运到处置厂焚烧,避免这些物品成为传播隐患。

作为防疫定点酒店从业人员,蒋利在上周刚接种了第二针疫苗。蒋利说,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春节期间留厦在岗,还能额外获得每天50元的补贴,“不少同事都跟我一样选择留厦过年。”1994年就来厦门工作的文超琴,早把厦门当作自己的家,因此十分支持丈夫的决定,“只要阖家安康,在哪过年都一样。”

谈起春节期间的计划,蒋利说,打算在大年三十晚上,跟家人视频聊天。“虽然今年不能回家,但是可以通过网络跟家人见面。”文超琴表示,已经提前给孩子准备了微信红包。

蒋利说,因为平时工作忙,夫妻一同外出游玩的机会不多,所以想趁着春节期间的休息日,跟妻子一同去山海健康步道走走。“尽管十分想念孩子,但在疫情当下,没有什么比家人的健康平安更重要。”夫妻俩说:“等大女儿和小儿子都放暑假,再让他们来厦门团聚。”

“垃圾分类督导春节我也不休假”

出镜家庭

田洁,57岁,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吕厝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高士斌,58岁,江头第三小学保安队长。

新年愿望

希望疫情能尽快结束,一家三口多多团聚。

本报记者赵张昀(右一)在高士斌(左一)工作的保安室内采访。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赵张昀 实习生谢琰灵 图/本报记者林铭鸿)早晨7点到9点,以及下午6点半到8点半,是田洁作为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工作的“上下半场”。在这个间隙里,田洁常来到丈夫高士斌工作的地方——江头第三小学保安室,她说,陪丈夫值班,也是每天生活中幸福的一部分。日前,记者也在这里见到了刚做完垃分宣传的田洁和当班的高士斌。今年春节,他们决定留厦过年,2021年的除夕夜,夫妻二人也可能将如此互相陪伴。

田洁说,从2017年开始,她成为吕厝社区最早一批“垃分人”。这几年的春节假期,她都要穿上制服、戴上口罩,守好自己的垃圾分类“责任田”;如今担任了小组长,每天也需要去各个回收点巡场,打开每个分类桶,边检查边讲解,今年的春节假期也将如此。

“垃分知识点多且细,我要做到一清二楚、随时解答。”田洁举例,花生壳、电池、化妆品等物品的分类,经过了多次变更,容易混淆,但都难不倒她。除了入行早,田洁还称,她记忆力从小就比较好,很适合做垃圾分类工作。

此外,田洁负责的吕厝社区有着高楼撤桶、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等较新的尝试,对此,她讲方法、讲人情,充满个人魅力。“对比较迷糊的老人,要多重复、多鼓励,千万不能打击他们的信心;对不够自觉的年轻人,则耐心解释好处和重要性,并提醒他们要为孩子考虑、做好榜样;对于小朋友,要从娃娃抓起,养成好习惯,告诉他们垃圾分类是严肃认真的事,可以适当‘凶’一点。”田洁又笑说,“我是东北人,特别自来熟,一来二去,居民们不仅认识我,拉家常的同时还记住了垃分知识,像支持朋友一样支持我。”

“其实我蛮幸福的,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有家人支持。”田洁的儿子在北京工作,是她的支柱和动力,“有些人会认为这份工作不够干净体面,但儿子和我说,这是对社会大有益处的工作,他为我的身份感到骄傲。”去年春节,原籍黑龙江的一家子,都在厦门过年。今年春节,田洁一家三口本打算返乡团圆。但了解到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后,夫妻二人很快决定留厦,并劝儿子也留在北京,“除夕和儿子视频过年就好,不能给疫情防控添乱嘛!”

说起年夜饭,夫妻二人脸上流露出了期待的笑容。“我们家里已经囤了一大堆食材了!”田洁介绍,按老家习俗,年三十、年初一、年初五都要吃饺子,所以他们备好很多材料,还有猪脚、牛肉、鱼肉等大菜。高士斌尤其重视过年的仪式感,在不大的家里默默张罗好一切,结婚以来几乎餐餐都由他掌勺。高士斌还提前“剧透”:“今年我们的年夜饭,会有水饺和卤猪蹄。”另外,作为保安队长,高士斌也主动担起了除夕和初一的值班任务,而田洁可能也将坚守在岗——垃圾分类督导,春节也不休假。

“每天打扫这片海

春节我也不例外”

出镜家庭

蔡志明,1975年生,环能公司海上环卫站水手,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人;妻子徐志惠,1978年生,公司保洁员,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人;儿子蔡炜麟,2001年生,大学一年级。

新年愿望

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同时,作为“海上美容师”,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能让厦门的海更干净更美丽。

蔡志明(左一)夫妻接受本报记者卢琛(右一)采访。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卢琛 图/本报记者张江毅)蔡志明的家就在海上环卫站附近,这个面积不大的家,这几天更是被堆起的年货箱子塞得满满当当。“这是亲戚寄来的家乡特产,这是公司给我们准备的日用品和我家儿子喜欢的零食。”蔡志明的妻子一边整理年货,一边解释道。夫妻二人都是龙海人,距厦门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回家很方便。但今年,也是夫妻俩来厦十几年来,第一次留下过年。为了支持他们的决定,亲戚也专门为他们寄来了家乡的五香条。

“厦门是个滨海旅游城市,我们做海上环卫的,越是到了节假日,工作任务就越重。”蔡志明从事海上环卫工作已经有十来年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随着机械环卫船出海,打捞海漂垃圾,维护海上环境。“今年大家响应号召留在厦门过年,春节期间也有不少人会带家人出游,我更得留下来做好我的工作,不能让海上漂着垃圾,影响大家出游的心情。”蔡志明这样告诉记者。

“他啊,就是见不得海上有一点垃圾。”妻子徐志惠告诉记者,丈夫从小就喜欢大海,这份“海上工作”他也一直做得很开心,每天下班回家都是笑呵呵的。而她也正是因此,决定陪蔡志明一起留厦过年。

原来,一开始对于蔡志明想留厦过年的决定,徐志惠并不支持。“当时我想着,明明开车一个半小时就能回家,为什么非要留下来。”尽管如此,在看到丈夫对工作的责任心和热爱后,徐志惠最后也同意了留厦过年。儿子蔡炜麟也很支持,还在厦门找了份短期的兼职工作。“他在书店找了份兼职,今天一大早就出门上班去了。”谈起懂事的儿子,蔡志明和妻子露出了欣慰又骄傲的笑容。

“我们听说今年公司还要组织大家在船上过年。”说起如何过年,蔡志明满眼期待,他告诉记者,公司为了照顾留厦过年以及除夕夜值夜班的同事,组织大家到船上一起吃年夜饭。虽然工作时常在船上吃饭,但在船上吃年夜饭,自己也是第一次。

“这里离八市也近,我们打算过几天去买点年货和海鲜,再带上家里寄来的五香,在船上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蔡志明说,这次留厦的好几个船员同事都是独自一人,平时就不太会做饭,这次也正好能让妻子下厨。“我老婆做菜可好吃了,这回也让同事们饱饱口福。”

来源:台海网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