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惠城上千工作人员走街串巷生活垃圾分类跑出加速度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惠城区8个街道510个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覆盖率达91.04%,138家公共机构覆盖率达97.8%,345家餐饮服务单位覆盖率达100%……仅用半年不到的时间,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落地,惠城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跑出加速度。

惠州把垃圾处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由点到面,实现普遍推广,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今年以来,惠城区主动担当作为,咬定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目标不动摇,奋力前进。分类工作涉及8个街道,包括物业小区、办公区、公共场所、文教区、医疗机构、餐饮机构、集贸市场等共1500多个场所,涉及群众超50万人。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惠城区想新招、出变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奋斗接续发力永不止步的状态,同时间赛跑,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勇于啃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市民将在家里分好类的垃圾投放在小区设置的垃圾分类桶里。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踏实肯干

上千工作人员走街串巷想方设法推动垃圾分类

11月25日下午,记者在惠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惠城区分类办”)见到该办常务副主任刘菊芳时,她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安排工作,一边接过送来的文件进行审核。办公室事务处理完毕后,她马不停蹄地到祝屋巷了解餐饮单位垃圾分类及小区居民的垃圾桶点情况。掌握了基层工作难点后,她在现场立即拨通了餐厨垃圾收运机构的电话,邀请他们和江南街道办、惠城区分类办以及社区干部再次开会确认收运时间,确保所有餐饮单位的厨余垃圾都纳入收运体系。她随后又和惠城区城管执法局联系,“一定要把桶点环境卫生搞好,居民住得才舒服。”

尽管已临近退休,但在刘菊芳身上,依然可以看到年轻人般的激情和拼劲。刘菊芳是一名党员,今年接到全盘负责惠城区垃圾分类工作时,第一件事就是将全市终端垃圾处理设施跑了一个遍,“看到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都有专门的处理设施,心里有底了。”

为了让街道一线人员尽快熟悉分类技术规范,刘菊芳自创了课件,顶着炎热酷暑,到各街道办、各单位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传授垃圾分类工作的经验。由于工作繁忙,刘菊芳为照顾不到家庭深感内疚,但家人却毫无怨言,全力支持她。

在惠城区,像刘菊芳这样的垃圾分类工作者不在少数。他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高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上千名工作人员来自人大、政协、区直部门、街道办、志愿者协会,他们奔赴一线走街串巷,把垃圾分类理念如同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般吹散到大家心里。

惠城区分类办组建4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导组,分别包干2个街道,每周三、周日到街道协调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8个街道办在全区59个社区举办各种有趣实用的宣传活动118场,走访逾50多万户住户;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深入市场、饭店、食堂、大排档等餐厨垃圾集中产生的345家餐饮单位,完成了垃圾分类桶设置、责任牌公示和台账记录等工作,并协助签订垃圾收运协议。此外,惠城区组织垃圾分类宣讲团开展各类宣讲培训150余场,覆盖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小区管理员、志愿者、环卫保洁人员等2万余人。

燃烧激情

大家你追我赶啃硬骨头做好“最困难的简单工作”

一组组数据背后凝聚的是惠城人的心血,惠城垃圾分类工作所有参与者以昂扬奋斗姿态,用初心燃烧激情,用创新打开工作思路,用专业彰显能力水平,不断夯实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

“在这里,感受到了红红火火的干事氛围。”惠城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惠城区分类办副主任梁建华深有感触地说。

按照《惠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8个街道办承担着主体责任。为推动工作落实,惠城区成立了4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导组,组长由区人大、政协正科以上干部担任。督导组分组分片包干,制定巡查时间表,坚持入户面对面教学、桶前分类指导,在街道垃圾分类中发挥“大管家”作用。

邝建伟作为第三督导组组长,负责引导桥东、桥西片区垃圾分类工作。由于其所负责的桥西街道有不少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垃圾分类落地成为难点。逐门逐户到访,做群众思想工作,成为工作突破口。结合人口普查工作,桥西街道办工作组人员、邝建伟一同上门和居民沟通。在桥西老旧小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工作人员一边做人口普查,一边耐心地解释询问:“以后每家每户门口都不能再放垃圾桶了,你们希望定时来收,还是集中放置一个垃圾桶收?”

邝建伟说,原先以为居民的反对意见会很大,但没想到居民们都很支持,“工作进展比意料中快,看着一个又一个小区楼层撤桶,一位又一位居民自愿参加垃圾分类工作,内心满满的成就感。”邝建伟手机备忘录里,根据日期建了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里仔细地记录了当天查看现场的情况,“这样下次再来,就知道整改了没有。”他说。

厨余垃圾同样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重点,惠城区借鉴外地经验,突出行业管理,由惠城区市场监管局负责推进。

“基层市场监管所的同志们不容易,双管齐下,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走街入户摸底调查,建立信息台账。”惠城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幼聪说,5月以来,按照要求,该局积极在辖区集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摸底排查工作。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基层所工作人员采集了8个街道62个集贸市场、345家餐饮服务单位的基本信息,并建立垃圾分类信息台账,指导餐饮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惠城区制定辖区生活垃圾分类挂图作战公示栏,对标对表,精准施策。挂图作战点燃了大家的工作激情,垃圾分类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的争先氛围:有的社区针对小区实际情况,组织小区家政人员实施垃圾分类;有的街道在每个社区成立垃圾分类指导员分队,党员成为指导员主体;还有的社区发动国企为自管小区建设垃圾分类投放点……

“有境界自成高格,经考验方见本色。”市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垃圾分类看似信手拈来,却被人称为“最困难的简单工作”。正是基层一线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让垃圾分类初见成效、渐入佳境,并让大家看到了“做好垃圾分类,惠州是认真的”。

贴近群众

了解群众所想所急所需赢得广泛支持

垃圾分类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最需要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惠城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不断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所想、所急、所需,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足做深做透。

起初,很多餐饮服务单位不配合厨余垃圾收运工作,工作一度陷入停滞。正当惠城区分类办心急如焚之际,区市场监管局势如破竹,签约率蹭蹭上蹿。这是如何做到的?

“诀窍只有一个,就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办扎实、办稳妥。”李幼聪说,今年受疫情影响,餐饮单位不愿意多花钱购买新垃圾桶,加上要配合收运企业签约时间,直呼麻烦。区市场监管局将情况反映至区分类办后,该办马上转变观念,制作了一批垃圾桶贴供餐饮企业,企业只要在原有垃圾桶贴上“厨余垃圾”标识即可。区市场监管局也动员各基层所,帮助年长的餐饮业主填写责任牌,联系收运企业,定好收运垃圾的时间。街道办主动积极作为,如桥西街道召集餐饮单位集中开会,讨论决定垃圾收运时间,定点将垃圾桶放到指定位置,由收运企业直接收走。

能争取的努力为餐饮单位争取,能帮忙的尽心为群众帮忙。付出终有回报,惠城区所有餐饮单位都签订了收运协议。“基层所、街道办、社区工作人员来了好几次,晚上定点有人来收厨余垃圾,这是好事,我们肯定支持。”市区下角黎记大排档老板笑着对记者说。

华贸天地一家日式烧烤店店长李国球指着垃圾推车上的分类盆说,现在店里定期给员工培训垃圾分类知识,特别是针对大厅新进员工,让他们在收拾桌面垃圾时,及时将厨余垃圾分类好,这样分类效果更明显。

此外,在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时,面对居民的不理解,物业、居委会、街道办、督导组多次组织活动,上门解释、讲解。

“仔细想想,垃圾桶在每一层楼,天一热难免招苍蝇、蚊虫,气味熏人,一不小心还会把垃圾撒一地。”小区居民吴凤琴说,现在每个楼层撤桶了,干净整洁,特别舒服。

“垃圾问题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环境质量,也事关城市的形象。惠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在进行时,接下来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通过智慧管理系统,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惠城区有关负责人说,全区上下干劲十足,信心十足,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通讯员容佳宁

来源:今日惠州网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