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雅安市雨城区:多措并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工作,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又是其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涉及千家万户。雨城区积极落实有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工作的要求,自2018年起试点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高岗村模式”,因时制宜拆除垃圾池,改变传统的经垃圾池集中收集再统一转运等收集处理方式,建立袋装化定点定时收集机制,实现垃圾不落地,鼓励引导农户分类,实现了源头减量。

截至目前,全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区村建制改革后的93个村,全部推广“高岗村模式”,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处理。近三成行政村生活垃圾实现减量,部分地区减量率达到40%,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正逐步实现。

为切实开展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雅安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广“高岗村模式”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广“高岗村模式”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通知》以及全省首部地方法规《雅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若干规定》等文件,为雨城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雨城区也对应出台了《雨城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实施方案》《雨城区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等,明确部门职责、分类处理方式、责任人制度、清运费筹措方式等内容,为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推广垃圾分类过程中,为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区住建部门先后印制了约30000份垃圾分类宣传手册,进行全覆盖宣传引导,镇街工作人员采用走村入户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持续增强群众做好环境卫生意识,逐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认知和操作能力。通过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促使村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从而不断提高村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硬件配套建设。2018年以来,共计投入资金3560万元,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已完成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5个,分别为多营镇16吨、周公山镇(原南郊)16吨、碧峰峡镇(原北郊)8吨、晏场镇(原严桥镇)16吨垃圾中转站、上里镇(中里站点)30吨垃圾中转站。整合2020年省级专项资金119万元,新增小型垃圾转运车辆118辆,垃圾桶4000个。正在实施的项目有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垃圾设施总投资985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垃圾压缩中转站5处,采购25t垃圾压缩转运车3辆,3t垃圾压缩转运车3辆,3t勾背车1辆,电动转运车109辆,120L分类垃圾桶3450套,完善农村垃圾转运设施,推动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通过一套“组合拳”,保障了雨城区现有垃圾转运设施正常运行,确保了生活垃圾的正常清运。

雨城区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着力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在提高流动人口分类意识和减少村社管理支出等方面再下功夫,逐步推动“要我分”转变到“我要分”的社会氛围,全力打造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雨城区委宣传部供稿)

来源:二三里客户端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