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难题怎么破?增城构建“同心圆”携手来解题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垃圾分类 增城实践”系列报道之

“社区是我家,要好好爱护它!”来自东北的于阿姨,居住在增城区宁西街时代廊桥小区,在她的带动下,于阿姨所在的早操队有20多名小区成员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行列。作为90%以上住户都是来穗人口的新小区,时代廊桥以志愿者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增城南部,以增城开发区核心区引领,联动广州东部交通枢纽,是广州东进战略的显要之地。物流、人流、信息流汇聚,创业创新创造活跃,这里是增城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城市化发展加快,常住人口增长产生新的需求,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如何兼顾?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增城南部新塘、永宁、宁西等街镇通过勾勒民心之“圆”、效率之“圆”、空间之“圆”形成合力,破解城乡融合发展中生活垃圾分类难题。

民心之“圆”

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一起走

“碎骨头才是‘厨余垃圾’,猪大骨要放进‘其他垃圾’桶。”戴着红袖标的于阿姨接过街坊邻居们的垃圾袋,仔细检查里面的分类是否准确,然后指导居民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里。临近夏日,天气已十分炎热,于阿姨的衣服浸出一道汗印,但仍乐呵呵的。

因为喜欢南方的环境和气候,来自东北的于阿姨与家人定居在宁西街时代廊桥小区,她坚持每周参与小区举办的垃圾分类活动,风风火火的于阿姨影响和带动了一批社区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当然要好好爱护。”

“垃圾分类要做好‘最后一米’。”宁西街南樵社区党支部书记罗伟康认为,垃圾分类督导员是重要的角色,也是宣教的重点所在。于阿姨这类热心群众的参与,像一颗颗火种,点燃了居民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构建了垃圾分类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南樵社区积极招募垃圾分类示范家庭,组织热心居民加入入户宣传、协助站桶督导的志愿者队伍中来,以家庭带动社区,以点带面,引导更多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实践行动。截至目前,共招募垃圾分类示范家庭452户。

生活方式的养成和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增城南部街镇引导社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逐步推动社会各行各业改进观念、消除陋习、形成自觉、达成共识,除党员、志愿者外,更要从“娃娃”抓起。

“众人一条心,垃圾变成金”“请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在永宁街中心小学的黑板报上,分布着垃圾分类宣传口号、小知识、以及“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的倡议,和平鸽、椰子树、四色垃圾桶等元素分布排列,稍显稚嫩的文字一笔一画,显得很是用心。

垃圾分类教育长廊、手工课、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又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接受垃圾分类理念,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标兵、宣传员和推广形象大使,

“垃圾分类教育要让孩子们‘入脑、入心’,然后通过与家长一起贴分类标识等活动,真正‘入行’。”永宁中心小学政教处主任、垃圾分类相关负责人伍洁萍介绍,学校通过“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一起走”活动,推动“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真正以点带面,让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

效率之“圆”

打造闭环,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

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绿意融融、老人乘凉、儿童嬉戏……线下与线上垃圾分类管理服务的融合,让新塘镇新康社区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通过升级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强化管理,精准培训等,社区垃圾分类水平大为提高。”新康社区居委会书记陈育英介绍,新康社区特别注重细化服务,实行常态化执行站桶服务,社区内30个垃圾分类收集点“一对一”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由督导员负责各收集点补给、保洁、宣传、督导等工作,并明确任务与责任。以点带面,宣传督导垃圾分类,营造垃圾分类全民参与良好氛围。

来自湖南的叶阿姨,已经在小区居住三年,她不仅切身体验到了这种变化,而且参与到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中来,不过有时她也会纳闷:“被扔的衣服、鞋子,收废品的不要,多可惜呀!”

一款小程序解决了叶阿姨的困惑。为增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让更多居民轻松参与垃圾分类,养成源头分类好习惯,“美美哒环境”旗下的“都是宝”回收项目推出了一款上门回收小程序,用户可免费领取“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两个袋子,装满之后就能在小程序上预约时间、预估重量、留言备注,还可以实现免费上门回收,兑换生活用品。

“都是宝”项目目前已联合地方居委会,覆盖新塘镇顺欣社区、西宁社区、新景社区和新康社区、新世界社区、东街社区等6个社区,18个小区,覆盖居民35000多户,日均订单200多单,日均回收2200千克可回收物。

“像纸皮、干净的牛奶盒、旧衣物、泡沫等,居民容易混投在其他垃圾里,送到发电厂焚烧,造成资源浪费。”美美哒环境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丹介绍,“都是宝”项目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将一些“旧而不废”的电子产品重新发掘。目前每个月下单两次以上的居民达到了70%以上,平均每个垃圾包裹重11.2公斤。

“垃圾分类的核心问题是减少其他垃圾,分出更多的可回收物,我们的目标是可回收物精准分类率高于30%。”新塘镇城管执法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塘镇正着力建设资源回收站,实行城管监督、企业运营、群众参与的模式,促进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步入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创造生态宜居的优良人居环境。

目前,新塘已建成从“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流程匹配贯通的处理系统,形成一张贯通完整闭环的垃圾分类网,保障城市的新陈代谢和健康发展。

空间之“圆”

打通“末梢”,让科普知识融入生活

“嗡嗡嗡……”工人在饭堂吃完饭后,排队将餐具及饭后残渣一并放置在传送带上,由传送带传送到后台,人工进行二次分拣投放,合理准确分出厨余垃圾。

工厂生产往往效率至上,而人员集中背景多元,如何让2000名工人接受垃圾分类理念,并准确迅速地完成分类动作,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建立传送带集中分拣,是位于宁西的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举措之一。

“公司一直以来深入贯彻‘环保’理念,不论在产品还是工厂建设上,都有所体现。”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公司发展理念与垃圾分类理念相结合,定期对各职能部门、保洁人员进行培训,目前索菲亚员工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准确率达80%以上。

同时,索菲亚公司改造生产、办公空间,合理规范设置分类收集容器,在各层办公区域均设有至少一组分类容器(其他+可回收),在各层茶水间均设有至少一组分类容器(其他+厨余),并在厂区内公共区域建设有一个垃圾分类收集房。“内嵌式的垃圾分类设施,减少空间占用,也让员工投放垃圾更为便捷。”他说。

不仅是工厂空间,从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广场园区、地铁公交码头到工地围墙、报刊亭,增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元素,垃圾分类宣传已深入社会的“神经末梢”。

“苹果核是厨余垃圾,塑料瓶是可回收物,衣服、玻璃是可回收物……”永宁街无忧花园里,几名儿童口中念念有词,他们盯着绘在砖石上的垃圾分类卡通图案,一边玩“跳一跳”,一边尽量让自己的小脚贴紧地上的脚丫图案。

“傍晚和节假日时,来跳舞和散步的人很多,能辐射周边五六万人。”永宁街组织办垃圾分类相关负责人介绍,无忧花园作为党建主题公园,永宁街融入垃圾分类元素,倡导垃圾分类新时尚,将其打造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垃圾分类宣传阵地。

LED显示屏宣传垃圾分类、垃圾四色分类卡通人偶、垃圾分类跳级跑道……

无忧花园处处景观都巧妙地融入了“红色”党史和“绿色”垃圾分类元素,与周围自然景色和谐统一,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享受文化景观的同时潜移默化学习党史,方便快捷获取垃圾分类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圈”。

【撰文】郑四方

【统筹】朱伟良

【作者】 朱伟良;郑四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PLUS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