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垃圾分类成为街坊好习惯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餐厨垃圾历来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番禺区钟村街通过在试点小区引进智能垃圾精准分类设备,破解“分类”难题;同时新建一个日均可处理28吨餐厨垃圾的处理站,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目前,钟村街新旧两个垃圾处理站日均处理餐厨垃圾总量达38吨!

  餐厨垃圾变营养土奖励给居民

  据钟村街分类办负责人麦浩培介绍,钟村原有文化广场10吨餐厨垃圾处理站,又于2018年11月、2019年5月合共投入600多万元,在高沙工业区内建成一座新的餐厨垃圾处理站,有4台日处理量各达7吨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

  据餐厨垃圾处理站负责人张金贤介绍,相比原有的餐厨垃圾处理站,如今的新站设备更加先进。“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个难点,就是有些剩饭剩菜体积较大,硬度较高,有时候需要人手处理,但如今在新站处,如玉米梗子、大骨头这些都可以直接粉碎,不仅提高了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张金贤告诉记者,新站还引入了油水分离设备,一方面防止废油排入管网,另一方面收集到的废油还可以通过有资质的企业回收,做成生物燃料,可谓一举两得。

  在生物降解箱前,张金贤打开柜门,捧出一把还冒着热气的褐色“土壤”,他自豪地告诉记者,通过微生物高温降解等一系列流程,这些原本棘手的餐厨垃圾,其中20%会转化成有机营养土原料。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垃圾处理的压力,这些营养土还会被装成小包装,在街道开展分类宣传活动时免费派发给居民,居民可以利用营养土进行培树种菜,生长出的果菜又会重新回到餐桌上,让居民切身感觉到垃圾分类带来惠及自身的好处。

  垃圾分类理念逐渐深入民心

  作为钟村街首个垃圾分类样板小区,钟村街锦绣趣园,在2017年由街道投入300多万元引进了垃圾智能精准分类系统,采用“互联网+”模式,有效地降低管理难度和提高分类效率。

  骏新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海辉介绍,一开始部分居民对小区里设置智能垃圾分类箱持反对意见,觉得其占地较大影响车辆出入、嫌弃垃圾分类麻烦、操作不方便。社区通过投放宣传广告等各类活动,向广大业主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实行垃圾分类前期阶段,每个垃圾回收设备旁都会有义工示范操作,并做到餐厨垃圾分类箱密封良好,每天定时清运两趟……如今,小区内共设有22个分类小点和1个分类大点,大点包含餐厨垃圾箱、其他垃圾箱、积分发袋兑换机、四分类可回收箱、有害垃圾投放箱;小点含餐厨垃圾箱与其他垃圾箱。每位居民都有一张专属的分类ID卡,凭卡每月在积分兑换机上免费换取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袋各30个,袋子上附带与居民信息绑定的二维码,扫码即可打开箱口,进行垃圾投放。居民通过正确分类投放获得积分,可用于兑换食用油、纸巾等生活用品。

  据了解,锦绣趣园小区在一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率只有30%左右,2018年达到了40%,今年更是提升70%,如今每月可分出餐厨垃圾约32吨,可回收物约3.4吨,分类理念逐渐深入民心。

  达人:习惯成自然,分类其实很简单

  家住锦绣趣园北区的居民徐梅芳今年46岁,是街坊心目中的“垃圾分类达人”。昨日下午,记者走进她家中。“其实垃圾分类没有想象中难,我会在家里放几个不同的垃圾桶,绿色袋子的是装餐厨垃圾,灰色袋子则是装其他垃圾,遇到有不懂的,就看看居委发的垃圾分类宣传单,一开始有些不习惯,多分几次自然心里有数。”作为“一家之煮”的徐梅芳,平时还喜爱为家人煲汤,多的时候一天能收集五六斤骨头和汤渣,这些垃圾她都会细心分装后,拿到小区的智能垃圾分类箱进行投放。

  在徐梅芳和先生的多年来的影响下,一双儿女也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记者随口提问了几个小问题,一家人都能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徐梅芳表示,她跟家人能够真切感受到,随着小区推行垃圾分类不断深入,居民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现在许多街坊都养成了主动刷卡投放垃圾的习惯,变化明显。如果大家都自觉了,垃圾分类才能落到实处,小区环境也会更好”。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